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演员,最好的导演,最好的规划师,最好的公司领导,最好的父亲,最好的妻子……这没有错,但是,当一个人以最好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好妻子的时候,是不是一定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别忘了,杯子在装满水后,多余的水会溢出来。这溢出来的水——也是爱,可往哪里放呢?我的意思是,他还能承受吗?爱过度是不是也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呢?爱是若即若离,爱是用心,爱不是“量”,爱是“质”,爱是升华,爱是相濡以沫,不是你给得多,你入戏很深,就一定会长久。曾在电视节目上看到一个女孩,爱她的男友爱得极其疯狂,寸步不离,只要男友离开一会儿,她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会塌陷,男友会与其他女孩在一起。她那么的爱他,他一开始也能忍受,可时间一长,他崩溃了,这么多爱,他承受不起了。入戏太深,在爱的角色里不能自拔,即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
每个人在明白不能入戏太深,活出你所扮演角色的本质后,会发现,其实生活中你所扮演的角色没有变,唯一改变的是你换了一种状态去工作,去生活,你也不必离开原来的地方,除非一定要离开。因为,在这样的心态下,你会感受到过程比结果重要,因为你的目的地就在当下——你不必留恋这样的目的地——虽然这也很幸福,但下一刻依然幸福,因为,下一刻你又融入到当下的角色中了。我们从事什么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做。这样的心态就是你爱这份工作,并与当下连接在一起。
尽管上述内容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仍然有很多人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凭什么我就不能入戏太深?凭什么我就一定要放弃这份工作?凭什么他就比我强……是的,自我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心理受控,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偏执等严重“疾病”的人——事实上,有些偏执可能还是好事,正如柏拉图所说“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是的,但也正如只在"少数人"一边一样,我们绝大部分人不可能是“少数人”。
为什么说自我依然受心理所控?因为,我们还没有被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以为开启是一件很难的事,并且认为自己根本做不到,世上哪有这样“完美的人”。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开启又如何,不被开启又如何?重要的是你活在当下,不那么累,你活出了相对“新的自我”。记住,开启不是目的地,而是出发地,你的出发地就是当下。
但是,对于那些患有抑郁、偏执等严重“疾病”的人,对他们而言却是需要“被开启”,即通过他人的引导。对于引导者而言,则需要把这样的人看做是一个“正常的人”,只不过他们正在被"某种思想掌控"。但是,千万不要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只要他没有去伤害别人。开导者必须和他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和他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直到进入到他被“某种思想掌控"的逻辑中去。yipindushu.com
比方说,认为只要付出了就一定得到一对一的回报的人,这种心理在职场中很常见。难道说这样的人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吗?他又没有做损害公司利益的事。那么,此时开导者也以同样的思想逻辑去做同样的事,其结果也是没有得到“只要付出了就一定得到一对一的回报"的结果。这种全然的接纳被开导者的思想逻辑,会让被开导者的潜意识全然地信任——你看, “我不也和你一样吗”?这就是说,很多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看做是死对头,试图消灭它,但却无能为力——一个老说要戒烟之人,为什么总是戒不掉?一个老说要抽时间回家团聚之人,为什么总是很少实现?一个总是以凭什么作为质问自己和他人之人,为什么逆反心理那么强?…其实,归根到底,都把问题给“敌对化”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一直有一种抵触情绪。当引导者能够让这样的人潜意识觉得全然放心和信任,他们才会积极配合引导者的“治疗”,才有可能被成功地开启。限于篇幅及水平所限,不再多做讨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米尔顿·艾瑞克森的理论体系。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只有在潜意识里全然地放心和信任才可能更好地扮演好生活赋予你的角色,并且不会入戏太深。因为,你活出了角色的本质,又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角色,全然地活在每一当下。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演员,最好的导演,最好的规划师……:http://www.yipindushu.com/shejiaorenxing/15707.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蕴含着生命的智慧与力量09-04
2 27岁如何提高社交能力呢女生09-13
3 每个人的人生也犹如一场戏09-13
4 2024正能量语录绚丽全合辑09-19
5 解读文字深意,打动人心的 100 句小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