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于是高薪聘请营销人员,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
面对众多应聘者,公司招聘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梳子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剃度为僧,要梳子有什么用处?岂不是神经错乱,拿人开涮?没过一会儿,应聘者纷纷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3个应聘者:A,B,C。
负责人对他们3人交代:“以10日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成果报给我。”10日期限到。 负责人问A:“卖出去多少?”答:“1把。”“怎么卖的?”A讲述了历尽辛苦以及受到众和尚的责骂和追打的委屈,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很脏的头皮。A灵机一动,赶忙递上了梳子,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了一把。 负责人又问B:“卖出去多少?”答:“10把。”“怎么卖的?”B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B找到了寺院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所以应在每座庙的香案上放把梳子,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B的建议,那山共有10座庙,于是B卖出了10把梳子。 【负责人又问C:“卖出去多少?”】 答:“1000把。” 【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 C说他到一个久负盛名、香火旺盛的深山宝刹,朝拜者络绎不绝。C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文字法超群,可先刻上‘积善梳’3个字,然后便可成为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梳子,并请C小住几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赠送“积善梳”的仪式。得到“积善梳”的香客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拜者更多,香火也更旺了。这还不算完,好戏还在后头。住持希望C再多卖他一些不同档次的梳子,以便分层次赠给各种类型的香客。 就这样,C在一个看来没有梳子市场的地方开创出了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们经常会被传统的思维方式所束缚,不开阔眼界,难以开拓创新。打破常规、横向思维、发散思考、逆向探究,往往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一次培训课上,企业界的精英们正襟危坐,等着听管理学教授做关于企业运营的报告。门开了,教授走进来,矮胖的身材,圆圆的脸,左手提着个大提包,右手擎着个涨得圆鼓鼓的气球。精英们很奇怪,但还是有人立即拿出笔和本子,准备记下教授精辟的分析和坦诚的忠告。 “噢,不,不,你们不用记,只要用眼睛看就足够了,我的报告将非常简单。”教授说道。 教授从包里拿出一只开口很小的瓶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指着气球对大家说:“谁能告诉我怎样把这只气球装到瓶子里去?当然,你不能这样,嘭!”教授滑稽地做了个气球爆炸的姿势。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教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终于一位精明的女士说:“我想,也许可以改变它的形状……”“改变它的形状?嗯,很好,你可以为我们演示一下吗?”“当然。”女士走到台上,拿起气球小心翼翼地捏弄。她想利用橡胶柔软可塑的特点,把气球一点点塞到瓶子里。但这远远不像她想的那么简单,很快她发现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于是她放下手里的气球,道:“很遗憾,我承认我的想法行不通。” 【“还有人要试试吗?”】 无人响应。 “那么好吧,我来试一下。”教授道。他拿起气球,三下两下便解开气球嘴上的绳子,“嗤”的一声,气球变成了一个软耷耷的小袋子。 教授把这个小袋子塞到瓶子里,只留下吹气的口儿在外面,然后用嘴巴衔住,用力吹气。很快,气球鼓起来,胀满在瓶子里,教授再用绳子把气球的嘴儿给扎紧。“瞧,我改变了一下方法,问题迎刃而解了。”教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教授转过身,拿起笔在写字板上写了个大大的“变”字,说:“当你遇到一个难题,解决它很困难时,那么你可以改变一下你的方法。”他指着自己的脑袋,“思想的改变,现在你们知道它有多么重要了。这就是我今天要说明的。” 精英们开始交头接耳,一些人脸上露出顽皮的笑意。 停了片刻,教授又开口了。“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他从包里拿出一只新瓶子放到台上,指着那只装着气球的瓶子说:“谁能把它放到这只新瓶子里去?”精英们看到这只新瓶子并没有原来那个瓶子大,直接装进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这样简单的问题难不住头脑机敏的精英们,一个高个子的中年男人走过去,拿起瓶子用力向地上掷去,瓶子碎了,中年人拾起一块块残片装入新瓶子。 教授点头表示称许,精英们对中年人采取的办法并没有感到意外。这时教授说:“先生们、女士们,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改变瓶子的状态就能完成,我想你们大家都想到了这个答案,但实际上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一项改变最大的极限是什么。瞧!”教授举起手中的瓶子,“就是这样,最大的极限是完全改变旧有状态,彻底打碎它。” 教授看着他的听众,补充道:“彻底的改变需要很大的决心,如果有一点点留恋,就不能够真的打碎。你们知道,打碎了它就是毁了它,再没有什么力量能把它恢复得和从前一模一样。所以当你下决心要打碎某个事物时,你应当再一次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不会后悔。” 讲台下面鸦雀无声,精英们琢磨着教授话中的深意。教授收拾好自己的包,说:“感谢在座的诸位,我的报告结束了。”然后他飘然而去。 不通则变,一心求变的人要知道,变的极限是毁,用到思维上就是不破不立。 学会变通地去应对工作中的困难,我们定能做到无往不利。 【人生感悟】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唯一不变的东西是变化本身。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应当学会适应变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培养“以变化应万变”的理念,一个有思想有觉悟的人,应勇于面对变化带来的困难,这样才能做到卓越和高效。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学会变通:http://www.yipindushu.com/shejiaorenxing/14712.html
推荐文章
01-05
1 青年社交能力调查12-10
2 餐饮礼仪对现代社交的影响03-01
3 商务社交软件开发工资高吗09-05
4 miao社交软件09-12
5 天下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