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里,私欲是一个贬义词,人人都惧怕成为私欲的囚徒。然而,现实生活却告诉我们:私欲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即人人都有私欲。为什么我们逃离不了私欲的束缚?从生物学、生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讲,所谓私欲其实就是人的自我满足。人是生物之一,生物是有生命的,维持生命就需要补给,也就是最简单的吃喝拉撒,就一个独立的人来说(假设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他要生存,就必须从自然界获得食物满足自己的饮食需要,这就是人们维持生存最初的欲望,也就是私欲的最原始的表现,因此私欲的原始动力来源于生存需要。
由此来看,私欲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它本是生命中一个极为纯粹的生存行为而已。然而,当人类有了思想、有了意识,开始滥用私欲的时候,私欲就超越了它作为基本生存行为的本质,从而扮演了一个罪大恶极的角色。
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在树林里散步,突然发现一棵树下面埋藏着很多金子。他们既惊奇又兴奋,于是商量着如何把这些金子搬回去。其中一个人说:“白天拿回去不安全,我在这儿先守着金子,你回去拿些饭菜,我们等到天黑再一起把金子拿回去。”另外一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然后就照做了。 留下看守金子的那个人想,要是这些金子都是我的,那该多好啊。等他回来,我就用棍子打死他。 另一个回去拿饭菜的人也想,要是能独占这些金子该多好啊,于是就在饭菜里面下了毒,想毒死自己的朋友。当他刚提着饭菜回来的时候,他的朋友就用木棍将他打死。而在树下守了一天金子的人早已经饿坏了肚子,于是拿起饭菜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没过多久,就觉得肚子如火烧一样,最后中毒身亡。 这个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最终因为自身的私欲害死了自己和对方。 为了生存的目的,每个人都会隐藏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自利的欲望。不管私欲这个词的含义有多广,无论将它延伸到多少领域里,它都有一种窄化的特质,都是一种窄化的活动,一种局限、约束的行为。 私欲使人们的心灵狭窄与琐碎,逐渐丧失了弹性和敏锐的觉知能力。 老子曾经教导我们:“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只要心灵被任何中心、任何经验或者任何知识拴住或束缚,只要存在私欲,我们的心灵就无法走远。当清空自己心中所有有关私欲的内容,重现私欲本身最纯粹的生存行为的本质,我们才能让知觉和行动完全地动起来,生活中才会有永无止境的爱存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私欲导致心灵的狭隘与琐碎】:http://www.yipindushu.com/shejiaorenxing/14300.html
推荐文章
09-06
1 爆火语音聊天社交软件排行02-01
2 社交场合关于接待礼仪下列何者为非01-04
3 社交礼仪技巧ppt09-12
4 经典句子,展现才华的华丽语言华章09-12
5 经典句子,编织心灵世界的锦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