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大力发展那些靠创新能够带来最大机会的业务领域,德鲁克建议我们这些未来的创新者好好考虑下列三个问题:
(1)要让可能的事件变成现实,我们还缺些什么?
(2)能够大大改变经济结果的一小步是什么?
(3)哪些小小的变化能够改变你所拥有的所有资源的潜力? 你能在你们组织的营销和其他业务职能里,推行供应学派的创新吗?如果能,那么你就算挖到一座宝库了。 组织 企业的目的不是赚取利润 彼得•德鲁克曾经有过很多惊人之语。也许正是因为“惊人”,他的话才“特别适合引用”。尤其是当他那些看似荒唐的说法,到最后都被验证为是铁一般的真理之后,这种情况就变得尤为普遍了。举一个例子吧,他曾经说过,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取利润。哦,得了吧,彼得,还是面对现实吧!如果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取利润,那么又是为了什么呢?每个人都知道,任何一家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换句话说,就是要获取利润。这一“事实”也促使我们得出了如下推论:任何一家企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利润最大化。 现在,如果你接受事实上盈利才是企业的目的这一原则的话,那么上文的推论也就变得很自然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利润最大化似乎是一个特别值得追求的目标。这正是迈克尔•道格拉斯在1987年的电影《华尔街》中所扮演的男主角戈登•盖柯的至理名言,即“贪婪也是极好的”。就算是当下,商业界的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利润或者说利润最大化,才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正确处方,尽管从道德角度来看,这似乎并不是“极好的”。 正如前文提及的那样,德鲁克坚持认为“人所共知者皆为谬误”。很显然,好莱坞电影也不例外。德鲁克首先强调说,利润并不是企业的目的,紧接着,他又坚持说,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还很危险。 为什么说利润最大化这一神话是一种谬论 很多经济学家都将利润最大化视为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德鲁克则认为,如果你将这一原理层层剥开,看到其最核心的原则,你就会发现,它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旧概念的新说法而已,这一概念是,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低买高卖。那不是很直截了当的吗?但是,他指出这一简单描述并不能用来解释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或者失败。 例如,一家本地的零售商可能做到了低买高卖。如果这就是你所了解的全部内容的话,那么你并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宣称,这家企业取得了成功(或者遭遇了失败)。只要看一下所有在经济衰退时期关门大吉的企业就明白了。它们难道不都是在努力地低买高卖,或者至少这么尝试过吗?再去想一下,当今世界上,众多企业为了避免加入先前的无数失败大军,在挣扎中面临多少困难吧。因此,很显然,低买高卖并不能更好地解释这些企业为什么失败,这一个观点也并不能更好地解释为什么仍有不少企业取得了成功,或者说为什么还有不少企业,尽管面临种种艰难险阻,但是仍然在成功的道路上健步如飞。 利润最大化似乎是在暗示,只要简单地提高一下售价,在销售收入和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之间创造一个更大的差异,也就是说你能够保持(或者提高)边际利润,那么你的企业就可以避免落入失败的境地。事实上,随着企业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不断上升,不管这些成本是指汽油、原材料还是其他任何资源,提高售价向来都是许多企业才采取的最为直接也是最为简单的应对措施。但是,这些企业仍然会出现或失败或成功两种情况,其结果与它们是否提高售价这一行为并无关系。因此,利润最大化,就其自身而言,绝对不是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不久之前,有人告诉我说,他们当地的一家餐馆因为水产品成本的提升而不得不关门大吉了。但是,在同一个区域服务于同类目标市场的另一些餐馆,运气则要好得多。它们当中有的生意不仅没有下降,而且还愈发兴隆,即使原材料成本同样有所提高。 很显然,仅仅将利润提高到一定程度,并不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但是,利润驱动力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德鲁克这样一个商业天才来说,他大肆抨击的另一个对象是利润驱动力。利润驱动力是另一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就其表面意思而言,并没有什么让人们困惑的地方。其基本定义是:“通过交易和物质上的努力来获取金钱收益的意图。利润驱动力也可以解释为,任何一个纳税人或者一家企业愿意参与任何某种商业活动中去的隐秘原因。” 有许多经济学家则更为宏观地看待利润驱动力,他们认为为了使经济增长最大化,企业就必须做到利润最大化。 但是,德鲁克却对利润驱动力理论提出了质疑。他宣称,并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证据,能够验证这种类型的驱动力,这一理论完全是由古典经济学家发明的,其目的是以此来解释一个用他们固有的经济平衡理论无法说得通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进行详细分析。 有很多志愿者现象,其中,有很多个人,有一些还是在其他领域拥有高收入的人,愿意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不计时间、不计代价地辛勤工作。他们更多地出现在宗教性团体和社区性团体中,从事不同类型的社会公益活动,其中许多人都完全是义务劳动的。还有一些才华横溢的个人,有意识地选择了那些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的职业,其宗旨就是为了更好地顺应个人兴趣爱好,或者是顺应想要为他人谋福利的内心呼声。德鲁克还有力地挑战了这样一个观点,该观点认为企业的高工资待遇对于吸引真正高质量的员工是不可或缺的,否则的话,根据利润驱动力的原理,这些人“是不愿意为了不相称的收入而工作的”。但是,有不少尖端的工作岗位,尽管组织所允诺的收入并不高,仍然吸引了许多能力出众的人才。 例如,有一家专门跟踪调查企业工资待遇的组织对那些顶级慈善组织的工资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即使到现在,这些组织的首席执行官的年度工资收入也只是21000~58000美元。 而且,在军队里,一个高级指挥官每年的总收入也只不过是20万美元。我们这里说的指挥官,是指那些四星将军,他们需要为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士兵的福利和生命安全负责,需要为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军事设备负责,还需要为极其重要的军事结果负责。 基于这些实际例子,我们可以总结说,对于利润的期望确实可以产生一定的驱动力,但是它不应该被视为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因此,所谓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甚至因此而推及个人的生存目的,最起码是言过其实了。 不过,也请千万不要因此就误解说,对盈利性的需求是浪费时间或者不道德的。当然,所有的企业中都或多或少地会有“坏人”,这种情况是避无可避的。但是,也正是这种情况的存在,促使一些人开始质疑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则,开始怀疑所有的利润是否都是必要的。这带来了另一个后果,那就是利润驱动力不只是被视为毫不相关,而且还有甚于此。这种想法是有害的,会造成对获取利润的极大敌意,在德鲁克看来,这是“工业社会里最为危险的疾病”。 德鲁克认为,这一“疾病”最终会导致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而且最终会让公众形成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利润与组织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样,一家企业只有在能够盈利的情况下,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非营利性机构里有一些原本聪明的人,很可能算得上是无知的典型,他们会说:“我们并不赚取利润,企业为什么要赚取利润?”德鲁克则通过充分的论据证明,企业的盈利性远非什么神话,也不是不道德的或者不必要的,反而是各个企业和整个社会成功运转的关键要素。他更进一步地指出,利润(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对于社会来说,甚至比对各个企业来说,更加重要。但是,利润并非企业的目的。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创新战术: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5559.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笑料不断真疯狂呀09-12
2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09-18
3 【善于取舍】09-12
4 经典句子:从经典句子中领悟人生09-12
5 晚节不保:迷信暴虐葬送江东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