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段关于我们的眼睛和手如何协作的故事。想象你坐在陶轮面前聚精会神地塑陶器,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指尖,前方这一切称得上最重要的事物完全在你视线的正中央。就在这个时候,你的手机或门铃突然响了,于是你绷紧的意识控制回路被打断,“后方”突然涌入到了“前方”:你注意到炉子上锅里的东西已经煮沸了,或者你发现手被割破了,却没意识到在流血!还好现在你注意到了,真是谢天谢地。
“目光狭隘”和“专注”从根本上讲,意思是相同的,只是前者有负面含义,后者是积极正面的。例如,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一定是专注而非目光狭隘的,但专注未必永远是好事。
当有一年我在事业上全身心投入的时候,我的老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曾建议我,“应该当个灯泡,而不要当激光束”。他的意思是,你固然可以用激光精确地照到一点,但换作灯泡,同样的光亮可以照亮你周围的一切。追求卓越,通常意味着以牺牲“后方”的一切为代价,因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最重要的“前方”。我把尼古拉斯这句挑战我的话当作更远大的目标——寻找周围一切事物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专注于眼前直接面对的事物。
“简单”的周边环境看似无关,实则非常重要。法则六“环境”,就是在强调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可能忽略掉的一些重要的东西。那些看起来直接相关的东西,和周围一切环境中的事物相比,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我们的目标就是达到一种看似肤浅,实则开明的境界。因此,对于这个比较艰涩的话题,我们从“无”谈起,也许很合适。
“无”即是“有”
科学界认定,宇宙的熵是永续增加的。通俗来讲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有一个小女孩打开了一本图画故事书,翻阅里面的图画时,她看到有一页是空白的,接着,她用拳头握住了一只彩色的蜡笔,把手移到了那张空白的纸上,你猜她想要做什么?当然是用笔把空白页涂满了!yipindushu.com
本书是我构思和写作的第八本书了,但还是头一次写不只是与“设计”相关的内容。所有的设计都坚持一个共同的原则——把最大化“留白”作为优先(如本页文字四周的留白)。这样的留白会招致杂乱,就好像家里的桌面上放满了零钱、信件、钥匙之类。同样,我们也会在书页四周的空白处以及文字行间的空白处随手涂写记录。
试想一下,出现了这么一个小情况:书里面有一页纸,完全空白,上面只写了一句话:“请勿在此涂写”。你会听劝吗?请翻到本书第84页做个测试吧。
这醒目的、完全开放着的一纸空间似乎在挑战着你的傲气,你可不想被这简单的六个字所绑架。你的自然反应是:“凭什么?”没有得到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我们只好自己去填充空白,或是很实在地用铅笔一笔一笔涂上,或者很抽象地把自己的各种想法随意写上。你会想,也许作者这样做是出于某种宗教信仰?抑或是一种激进的手段,来节省墨水的全球供应?有时我们会偏离目标,但就法则六“环境”来看,这样做也是适得其所。
在参观日本神社的时候,我注意到一块很大的矩形区域上面拉起了警戒线,警戒线的绳子是用白色剪纸装饰的。这块矩形的区域空空如也,因紧邻着一座寺庙而显得更加庄严肃穆。难道这是一个神圣的墓地?我伫立良久,思考着“空白”的含义,陷入了和在相邻的禅式石林中伫立时同样的呆恍状态……这时有一位僧人走进了那块神秘的矩形区域,向正开进神社的一辆车招手示意,绳子被解开了,车子开进了这片空地,原来是在接受每年一度的祈福:“远离车祸,免受伤害”。这件事情提示我,即使不是禅师,也可以对空白心生敬意,特别是当你试图在曼哈顿拥挤的街道上寻找停车位的时候。
如果提供一个空着的空间(或其他闲置的空间),科技工作者就会发明一些东西来填满它。同样,商人也不愿意错过稍纵即逝的机会。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设计师之所以努力想要争取留白,是因为他们认为,“无”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有”。空白的增多会让最终留下来的东西更加引人注意,这也是对于遗失的机会的补偿。空白越多,意味着展露的信息越少;反过来说,越是显得少的东西,相对应得到的关注度就越高。稀缺会让我们更加珍视所拥有的一切。
氛围无处不在
把你的视线从书上转移开,去环顾一下四周。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狭小的空间里疲倦的乘客(我也是其中之一,在这个空间里用小型笔记本敲着这段话)。飞机的引擎声太大了,除了白噪声之外很难听得到其他声音。受限于座位的高度,除了看到前排的秃脑袋壳,我看不到更多东西。搭乘飞机,让所有感官都处于一种不舒服的隔离状态。在感觉很没意思的时候,任何一个微小的感知,似乎都会被放大到惹人恼火的程度。
举个例子,我试图戴着工业耳塞来抑制环境的噪声,结果非但没能享受到安静,反而听到了我的肺部缓缓呼气的声音;又比如,我戴上眼罩,想要遮挡住头顶的光源,结果眼罩的布料摩擦着面部,似乎是在提醒我它的存在,以及它的用途。环境中的小东西,当你被迫去注意它们的时候,还真是个大问题。当除了环境以外没有其他事物牵着你视线时,“背景”,或者说“氛围环境”,就会显得比“前方”或眼前要处理的任务更重要。
带着彻底放松身心的目的到热带去度假,拥抱当地的风情,能够带给你心灵的宁静。清新的空气、高频的微笑、美味的食物……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加总在一起,就构成了特别的体验。酒店业及其他以服务体验为主的行业,需要非常全面地注意很多细节,这些一个个的小细节很容易被忽视,但积累起来就会深刻影响人们的体验。
有一次,我在巴黎一间安静的公寓里会见了一位设计师朋友。这间公寓里,有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地板,就连家具也是白色的。那天的午餐是主人精心准备的寿司,放眼望去,红色的金枪鱼、粉红色的鲑鱼、白色的鱿鱼、银色的鲭鱼,还有一片点缀的绿叶,这些十分醒目的色彩吸引了我的眼球。当我准备动筷时,我的这位朋友说:“这一餐的味道如何是受我们所在的房间影响的。”没错,周围的环境都是纯白色,连盛放寿司的盘子都是纯白色的,拳头大小的白饭团上那层薄薄的生鱼片好像在空中飘浮着似的。我能够想象,如果是在一个有着不同的盘子、餐桌、礼仪,甚至不同与餐者的环境中,这餐的味道也会是非常不一样的。“气氛”对于任何一顿丰盛的大餐或让人回味的互动来说,都是众所周知的“秘密武器”。
创建白色的空间,对于一个房间来说,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干净的空间”,为的是让眼前的事物从背景中凸显出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太可能像在文字处理机上按“撤销”键一样轻松地把一切都清除掉。我们当前在做的一些事情的“味道”可能会混杂着对杂乱的办公桌的厌恶感。但如果刚巧看到旁边一个孩子露出让人开心的笑容,或许有助于我们清除掉手边杂乱状况的干扰。要想让周围环境的综合体验变得更简单,就需要注意到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
舒适地迷失
谷歌在2005年推出了一项服务——谷歌地图,输入你的地址,就可以看到从卫星上俯拍你所在的位置及周边的地图。看到地图后,你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我在那儿!”之后又一句:“哇,这上面什么都有!”(因为你又看见了你周边所有的房子和道路。)当你在家里的时候,尽管并不需要一张地图来告知你所在的位置信息,但是当你能够从地图上看到你所在的方位时,还是会有一种确定的舒适感。但当核实了位置信息之后,你对该网页的兴趣也会骤然降低,之前那种确定的舒适感会被单调乏味所取代。
开始去阅读一本书很容易,但是当读到中间某个地方,你就不知道进度如何了。如果有一个简单的进度条,用X标记出当前的位置,你就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已经看了多少,还有多少没看。电子书需要这种进度显示,但对于纸质版的书,譬如你手上拿的这本,只需要左右手各握一下,就能大致知道进度如何了。页码以及其他传统的导航元素(例如章节标题)属于另外一层信息,让你不至于迷失。而如果在本书每页都印上进度条,虽是出于好意的设计,却是多余的。
在未知中完全迷失和在熟悉中知晓所在,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种重要的平衡关系。太熟悉,积极的一面是能够给人完整的感受,但对一些人来说或许未免乏味;太多未知,消极的一面就是会有危险,但对一些人来说却是很刺激的。这里面,“迷失”和“知晓”两者之间有如下的平衡关系:
我能够忍受多大程度的明确感 我能够承担多大程度的不明确感
你对于“年轻”、“健康状态”以及“冒险”的感觉也就预示着在追求安全感和追求刺激之间,你更倾向哪一个。你需要找到一个能够让你“舒适地迷失”的平衡点。
我亲身体会到这种“舒适地迷失”的感觉,是在最近的一次到缅因州的徒步旅行中。我注意到小径的沿途都有亮蓝色的矩形标志,这些良好的条件使得每条路的导航都很清晰。有时当我停下来想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时,这些之前隐藏在我知觉后方领域的蓝色标志就像变魔术一样突然蹦到了前方。当我对于“不明确”的忍受力复原之后,我又把注意力逐渐转向这美丽而不被打扰的森林景致中,就好像一个登山者所怀有的那种情感上的满足和舒适。
如果森林小径上所分布的蓝色标志比我徒步所见的还要多10倍的话,我迷失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你可以想象建造者用更富象征性的图示(比如用一个实实在在的箭头,而不是这种模糊的线形)来做标志,如果真想这么做的话,还不如直接用超大字号的海维提卡字体(Helvetica)在岩石上更明确地写上“这边走”,这样不就不会再有任何疑惑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连续增加这么多繁杂的标志元素,这天然的森林景致真正的价值就会消失殆尽。
这种把眼前看到的事物跟背景环境联系起来的桥梁,可以精确到像地图里显示的那样,也可以做得像森林里的那些蓝色标志那样相对模糊一些。空白空间的充分融合可以省却在眼前事物和背景环境之间搭建桥梁的必要,因为前进的方向是有暗示性的,你绝不会迷失。
复杂意味着可能迷失,简单意味着找到方向。如法则五“差异”所述,在感觉的节奏中,“简单和复杂的交替”是一个要关键考虑的因素,在法则六“环境”里,我们探求两者交锋会发生什么,以及在整首歌当中,你是身处哪一个位置。一旦你恰当地“定位”了自己,你就可以完全自由舒适地“迷失”在节奏当中。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简单”的周边环境看似无关,实则非常重要: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5267.html
推荐文章
09-02
1 俗语集经典09-12
2 经典句子,幽默中感受生活的趣味09-02
3 经典的俗语 精致09-19
4 【在压力中成长】09-12
5 一场营救行动——团结协作产生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