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在消失
法国玩具生产商MEccano公司十年前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两年前又将20%的生产撤回法国加莱。该公司所有人Michael Ingberg称:“(中国工人)工资涨得太快,人民币又不断升值,运输费用也持续走高。”呼啦圈与飞盘制造商惠姆奥(Wham O)公司决定,飞盘等生产线将搬回美国。而且,高毛利的药品、生化科技、生命科学等研发导向的产业,出于成本考量,以及其他国家提供的诱因,也正在考虑是否离开中国。
美国出版业者恐怕也很快会跟进,目前,在中国印刷一本9寸见方、334页的硬皮书的成本为44~45美分,再加上3美分的运输费用,而美国则要65~68美分。他说:“如果中国制造成本增加50%,就和美国一样了,但你在中国生产却要多出30天的船运时间。”企业回流的例子不胜枚举。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靠低劳动力成本构成的竞争力是一种战略途径,但不是竞争优势。因为世界是平等的,你的成本不是你的,是全世界的。因为在成本上没有优势,很多外资企业已经开始回流。 没有成本优势,我们还剩下什么 如果中国企业没有成本优势,我们还剩下什么? 我咨询了很多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它们都强调两件事,一是如何降低成本,二是如何扩大规模。前者没有前途(只是为了降成本而降成本),后者是企业自己的偏好,与客户无关。 而美国的很多企业回流,虽然美国人工成本比中国高,但是他们依靠创新,例如,新技术、新产品和定价权等,可以消化这些成本。国内许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的公司很快就成为“昨夜流星”、“明日黄花”。巨人集团、三株集团等,昙花一现后就销声匿迹了。还有一部分企业活得稍微久一些,但由于企业的领导力、系统决策能力逐步弱化,企业只能靠以前成功所达到的规模支撑度日,而企业已经丧失了内在的生命力,很难发展壮大了。 当然,像华为这样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肯定得到了国人的追捧,但是,某位睿智的国外教授曾经提到:“华为也不过是走在国外企业走过的路上。”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积聚品牌价值、形成持续的核心竞争力的方式是需要我们探索的,我们可以学习西方企业的发展路径,因为风险性较小。当然,也可以摸索自己的模式,比如,小米公司、湖南卫视等。 小米的成功源于其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和竞争战略上的创新。目前,所有手机厂商的商业模式都是靠销售手机赚钱,包括苹果、三星和国内的华为、联想,甚至是山寨厂商。在商业模式上,小米可以和传统手机厂商一样靠硬件盈利,但是没有,小米选择把价格压到最低、配置做到最好。 同时,推出系统产品服务,让用户不仅是自己的手机用户,而且是自己的系统用户,这样发展起来的用户就有价值了,会长期依赖自己。从这点上说,小米与苹果已经很相似了,区别是苹果的利润主要来自硬件,小米却不靠硬件赚钱。小米正是找到了一片蓝海,在不靠硬件赚钱的模式上发展手机品牌,软、硬件一体化,定位中档机市场,2000元的价格不高不低,基本配置还与高端机靠齐,甚至领先于高端机。考虑产品空间和利润空间,其他厂商不好采用这种商业模式。由此可见,小米的成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成本优势,而是系统产品服务的技术实力。 中国整个宏观经济在进行结构性调整,中国经济的快车正在从高位进入下行道。李克强总理上台后,也开始主导一些改革,比如,铁路货运市场化运作、减少审批环节、推行网上购买的方式,压缩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也让一些巨无霸型的国企真正回归市场化。 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 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一)有与无:战略“有”选择,管理“无”借口 “有”是指企业在战略发展路径上有很多选择。 但是很难选择,因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企业很可能就不存在了。如果你能提升客户价值,无论外部环境是好是坏,客户都不会离你而去。 “无”是指企业在内部管理上没有选择,管理没有借口,就看结果,要解决问题。 不解决问题,管理存在的价值就要打问号。管理者不作为也是一种对问题的态度,“拖”可能会延缓症状,但是肯定有揭开伤疤的那一天,到时候更疼。所以,企业应该抓紧实现“有选择变成抉择,没选择变成细则”。 现实往往是让人沮丧的。抉择和细则的背后要求在位人员具备做出抉择和制定细则的能力,也就是说,高层要做好高层的事情,执行层要做好执行层的事情。但很多企业的高层在做中层的事情,中层在做基层的事情,而基层在思考高层的事情,完全本末倒置了。原因如下: 一是高层眼界不宽,没有担当,只能在做中层的事情中获得成就感。 二是中层能力不足,做不好事情,只能依赖高层处理事情。 三是基层人员偏多,工作量不大或技能不高,整天“无事生非”。 四是流程机制不到位,授权无效。 但是,本质仍是面对环境的复杂性,企业内部没有构建自适应和弹性的应对机制。而这种自适应和弹性的应对机制恰恰就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学习型组织是组织学习的组织,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会议、交流等形式实现。 (二)竞与合:避免过度竞争,尝试合作 国内家电行业、乳业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它们的重心似乎是如何整死对手、发动价格战,从未真正关注产品口味、质量、制作工艺及运输安全等环节。行业整体发展并不健康,有待转型升级。 然而,国内大多数企业仅仅考虑自身,或许是尚未形成影响整个行业发展、具备影响力的企业,而衡量影响力的指标就是行业集中度。如果行业内企业的份额过于分散,对行业内的企业和客户都是不利的。 很多企业采购采取招标的方式,多数是一锤子买卖。企业重销售轻服务、重广告营销轻客户行为分析、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矛盾重重……这是一个重买卖关系的商业网络。由于没有安全感,有的企业干脆什么都做,但是资源又不能支撑。即使资源能支撑,也会因为战线过长导致企业大而不强。 耐克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客户分析与研究、运动鞋设计等方面,把制造环节放在中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将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制造环节的替代性非常强,如果不升级就要受制于人,而升级就与耐克发展战略发生冲突。如何冲破OEM的代工惯性,真正独立自主,这恐怕要忍辱负重、披荆斩棘才行。当我们具备一定设计能力的时候,是否还要臣服于上游企业,这需要决策者拍板决定。我想,不是我们不能下功夫提高技术实力,而是企业品牌的内涵不会因为技术含量提高就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品牌意味的东西太多,已经超越了产品成本分析的范畴。 手机行业的三星与苹果的商业交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能把握住客户,谁就笑到最后。 所以,企业如何加强相互之间的信任,合理分享价值链的收益,做到共生共赢才是关键。 加多宝、王老吉原来是价值链上下游的关系,现在由于价值链内部矛盾迫使加多宝品牌的诞生,并挑起大旗欲灭王老吉而后快。这种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受损害的还是客户。苏宁通过信息化建设使外部的供应商与自己的联系更加紧密,共享了客户购买信息与自己的存货信息,方便了供应商制订生产计划和控制成本。 不折腾自己就要被市场折腾! (三)变与不变:随环境灵活应变,核心价值不变 变是指战略思维的变,企业要时刻关注客户的动向、竞争对手的动向、政策的动向,让企业始终能够华丽转身。 不变就是企业现在正在做的运营的事情,让成本合理、具有竞争力,让质量恒定,让服务更加到位,让收益保持在能接受的区间内。 中国的很多企业家都处于“不变”的理解深入阶段,而对“变”却缺乏深刻的认识。特别是一些国企领导,他们往往被照顾惯了、被宠坏了,似乎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市场的残酷性。这或许是转型的痛苦之处吧,我并不认为国企就一定比民营企业差。毕竟国企的人员素质、融资环境、政策环境比民营企业好很多,关键在于国企能不能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并针对以往的劣势做出改变。 (四)进与退:管理落后与管理冒进都要调整 很多老国企的所在行业已经放开,民营资本发展迅速,挤压了它们的生存空间。老国企普遍的问题是成本高、效率低,治理结构层面的委托代理问题,先搁置一边不提。对于企业管理的问题,因为很多事情没有梳理,日积月累,积重难返。 从杜邦公司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它从重成本规模、流程优化、流程再造、市场细分再到定制化,每一步都非常稳,基础很牢固。这对中国企业有借鉴意义,中国的很多企业从成本规模阶段直接进入市场细分,中间的流程优化再造没有做,内功没有修炼好。所以,企业不能一味冒进,要退回来,把管理效率这个功夫练好。 很多企业并不是缺少管理,而是管理太多;不是体系建设不足,而是系统运行能力、纠错能力不足;不是员工执行力不行,而是管理指令太多,员工无所适从、无法执行。 管理就是始终让新出现的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从而使员工很好地执行,并在执行中得到管理者的指导并持续改进。管理者不是一味地通过组织人员构筑理想境界,而是基于现有人员状况找到合适的路径达到理想境界。而后者就需要企业退回来,以退为进,切实做好组织流程优化,责、权、利匹配,人岗匹配等工作。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成本or战略: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1111.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能产生效益的才是好的企划09-12
2 何时使用影响技巧09-12
3 经典句子,幽默无敌大爆发!09-02
4 关于人生的经典俗语经典09-02
5 女生唯美经典的俗语心情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