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示(A、A)→(B→B)=(A、A)=(B→B)●解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悠闲无以镇定,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志以淡泊明,节从肥甘丧也。或曰: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译文:如果没有恬淡寡欲的生活,就无法涵养确定远大的志向;如果没有悠闲自如的心态,遇变就无法保持镇定从容;如果没有冷静的思绪,在忙乱中就无法考虑得很深远。由此可见,人的远大志向是从恬淡寡欲的生活中得以涵养明确,而高风亮节却在肥美甘甜的生活中丧失殆尽。有人说:细听静夜中传来的钟声,仿佛唤醒了梦中之梦,达到彻底了悟的境界;观看清潭中映出的月影,仿佛看见了身外之身,明白了人生终归虚无的本质。
【●批语】yipindushu.com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体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主之以淡泊。何以言之?譬如簪缨之士,常不及孤寒之子,可以抗节致忠;庙堂之士,常不及山野之夫,可以料事烛理。何也?彼以浓艳损志,此以淡泊全真也。正所谓: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故居轩冕中,不可无山林趣味;处林泉中,不可无廊庙经纶。
蓬茅下诵诗读内容,日日与圣贤晤语,孰云贫是苦?樽叠边幕天席地,时时共造化氤氲,孰谓醉非禅?土炕石枕冷家风,拥衾时梦魂亦爽;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是故醴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草际烟光,水中云影,闲中观出,见乾坤最妙文章;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独闲者识其真。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故生时事情看得破,死时不动心;闲处心神养得清,忙处不乱性。况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而世人必适志于花柳烂熳之时,得趣于笙歌沸腾之处,乃是造化之幻境,人心之妄念也。须从叶落草枯之后,向声稀味淡之中,觅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之橐禽。
谈纷华而厌者,或见纷华而喜;语淡泊而欣者,或处淡泊而厌。须扫除浓淡之见,灭却欣厌之情,才可以忘纷华而甘淡泊也。况趋炎虽暖,暖后更觉寒威;食蔗能甘,甘余更生苦趣。不如养志于清修而炎凉不涉,栖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反多也。盖遍阅人情,始识悠闲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故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译文:宁静中的思绪清楚明晰,可见到心的真体是清明的;悠闲中的心态从容不迫,可认识到心的真机是冷静的;淡泊中的意趣冲调平和,可体会到心的真味是平和的。观察心之真,知其关键无外乎静、闲、淡的三位一体而已,且以淡泊为主宰。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那些为官食禄的人,在国难当头、天下兴亡之时,反而常常不如那些社会下层的贫寒之人,能以其高尚的情操,表现出忠烈气概;那些决定国家前途的人,在意料局势的发展趋向、阐明节义事理方面,还不如山野村夫清清楚楚,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官居高位者平素骄奢浮华的生活浸损了他们的意志,下层人士却在清贫生活中得以保全淡泊宁静的纯真品行。这正像人们所说的:吃粗茶淡饭的人大多品行高洁;食美味佳肴的人甘愿奴颜屈膝。因此,身居高官显位之人,不可不保持一种淡泊寡欲的心境情趣;隐居在山野林泉之中的人,也未必没有胸怀天下的抱负和治国的方略。
住在茅草屋里诵诗读内容,仿佛天天都与圣贤会晤交谈,谁说贫寒是一种痛苦呢?坐在草地上把酒畅饮,天作帷幕,地作衽席,身体仿佛化作烟云已与大自然共融一体,谁说醉翁之意不是禅呢?用泥坯作炕,用石块做枕头,生活很清贫,但拥被而眠时,做起梦来也觉清爽;用粗粮做饭,用豆子做汤,滋味很清淡,但在放下筷子后,牙齿脸颊依然留有清香。所以说,甜酒、肥肉、辛辣、甘甜的美味都不是真正的佳味,真正的佳味只是清淡;有着神奇本领的人并不是世外高人,世外高人只是才华含而不露的常人。再说,林中松涛的风韵,石上泉水的声音,静心细听,明白这是天地自然所佩戴饰物发出的声响;风中花的洒脱,雪中月的清明,只有心静的人才是赏识它的主人。草边的云霞烟光,水中云的倒影,悠闲细看,懂得了什么是天地间最美妙的文章;流水与树木的枯竭繁茂,翠竹与石头的生长消亡,只有心闲的人才能体悟到其中的妙趣。细听静夜中传来的钟声,仿佛唤醒了梦中之梦,达到彻底了悟的境界;观看清潭中映出的月影,仿佛看见了身外之身,明白人生终归虚无的本质。所以,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能把一切事情看得透彻明白,看得淡一些,临死时就能做到仍一如既往,不动留恋之心;能在平常悠闲时培养清心寡欲的性情,保持从容不迫,繁忙时就能保持冷静不乱如常。更何况淡泊寡欲的道德修养,必须经过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环境的考验,才会逐步养成。而世人都是在鲜花烂漫、杨柳依依、春光明媚的美景中畅情适志,在轻歌曼舞、美人喧笑的场所获得乐趣,但这一切都是自然创造化育出的虚幻境遇,以及与人心过分欲求的情景交融。应从秋风肃杀、草木凋零枯萎之后,人声稀少、淡泊宁静中,寻觅出万物的兴衰规律,人生的真谛,这才称得上是天地万物的关键所在。
对于谈到侈华富贵的生活而表示厌烦的人,也许过上侈华富贵的生活就会由衷地欢喜;说起恬淡寡欲的生活而面呈喜色的人,也许真的过上恬淡寡欲的生活后就会心生厌烦之情。因此,要想心甘情愿地过恬淡寡欲的生活,必须除去对侈华富贵的偏执之见,抛弃因彼而喜,因此而厌的情感,才能彻底忘掉侈华富贵的生活。况且靠近火炉的确暖和,但暖和后离开更加感到寒冷的威力;嚼甘蔗的确甘甜,甘甜之后吃苦果便会产生更加苦涩的滋味。倒不如在清淡中修养节操,炎凉两极皆不涉足,存心于恬淡寡欲中而忘掉甘苦滋味,这样自己得到的反而更多。总之,历尽了人情的炎凉冷暖之后,才开始认识到悠闲自如的生活弥足珍贵;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才知道恬淡寡欲的生活才是最真实长久的。所以,君子宁愿保持淳朴的本性而摒弃聪明机巧,给天地之间留一些浩然正气;宁愿谢绝侈华富贵的生活而甘愿恬淡寡欲,为世上留个清清白白的名声。
【●典例】
【拆旧盖新景公宠信有加】
【抱朴守拙晏子淡泊明志】
春秋时,晏子任齐相。一天,齐景公对晏子说:“相国,你的住房又矮又破旧,而且离闹市太近,整日不得安静,长此下去怎行呢?还是给你换个宽敞大些的吧!""感谢国君的关心,我住在那儿很好!"晏子笑着说,“我现在住的房子虽然破旧些,却很自在,因为那是我祖辈曾经居住的地方,住在那里使我不忘本。”齐景公再三劝说,晏子始终不肯搬迁。齐景公为此很伤脑筋。有位大臣对齐景公说:“相国为人刚直,靠劝说让他搬迁是不可能的。国君要想了却此愿,只有等他不在家的时候,派人把他的旧宅拆掉,然后再为他盖个新宅,待相国回来,生米已做成熟饭,他再反对也是枉然。”齐晏公连声说:“好!好!好!”
不久,晏子出使晋国。齐景公立即派人拆了晏子的旧宅,给他盖了一座宽敞华丽的新宅。晏子出使归来,刚进城门,就有人告诉他说,国君为他修建了新宅,还拆占了邻居的住宅。晏子听后深感不安,沉思良久,对随从说:“请你去禀告国君,感谢他的一番好意。为了能让我住上大房子,把左邻右舍都撵走了,我实在不忍心这样。让我住在这样的大宅中,我一天也难安宁自在。请国君恩准恢复我的旧宅,让邻居回来居住,否则,我哪有脸回家。”齐景公听了晏子随从转述的这番话,十分生气地说:“这怎么可能!"晏子固执已见,去见齐景公说:“我是百官之首,大小官员都看着我,如果我带头奢侈摆阔,官员们都跟我学,就难以收拾了。我若身不正,影子就跟着歪了。这哪里只是拆旧盖新那么简单啊!”齐景公听了此话,这才明白了晏子的良苦用心,同意了他的请求。晏子回到家中,立即叫人拆新复旧,又将迁走的邻居全部请了回来。邻居们对他的行为都十分感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淡泊明志: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1983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人们总是喜欢积极主动而又热情的人09-11
209-12
3 培养受人欢迎的说话态度09-11
4 【人生的机遇与命运】09-18
5 拖延症只会把幸福无限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