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需要精神生活,精神也需要心灵的指引——内心深处的智慧,对生活的敏感,以及对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的热爱。在精神生活中,我们追求意识、觉醒和至高的价值;在心灵世界里,我们体验最美好的经历和最沉痛的感情。这两个方向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调,而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又是互相吸引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的时代,一个价值观缺失的时代,一个道德标准正在经历重大转变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们不禁怀念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我们总是怀念“过去的好时光”。无论这种想法正确与否,我们都要记住荣格的话:怀念过去并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他把这种怀念称为“人格的退化性恢复"。整个社会都有可能陷入这种怀念之中,甚至尝试恢复想象中的美好过去。问题在于,我们对过去的记忆,永远都带有想象的成分。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当中,把曾经的艰辛岁走的有月美化成“过去的好时光”。
我们必须抗拒这种怀念的诱惑,直面眼前的挑战。在我看来,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忘却精神生活;相反,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甚至有些过度。要回归精神生活的真谛,缓解物质主义造成的麻木,关键不在于加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而在于重新想象它的内涵。
费齐诺在15世纪末撰写的著作《生命之书》中提出,精神与肉体,宗教与俗世,精神生活与物质主义,都有可能陷入两极分裂的困境——我们越是沉湎在物质主义中,精神生活就越具有神经质的倾向,反之亦然。换句话说,现在这个疯狂追求物质消费的社会,之所以显出精神生活失控的迹象,是因为我们太喜欢用抽象而理智的眼光看待生活。费齐诺认为,心灵可以弥补两极之间的裂痕,让精神与肉体的对立不至于极端化,以致彼此彻底分裂开来。所以,要对抗物质主义的影响,就要在理智、情感和精神生活中引入心灵的成分。 广义上,精神生活的目的在于发掘人生中的不可见因素,以超越个人的、具体的、有限的世界观层面。宗教将我们的视野延伸到今生今世之外,即美国学者伊利亚德所谓的“彼时”,也就是超乎我们计算范围的另一种时间。宗教也关注今生之后的来世,以及生命中的至高价值。如此精神化的视角是心灵所必需的,因为它能为心灵提供宽广的视野、丰富的灵感和充实的意义。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精神实践与心理深度】: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13497.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男人成功簸言09-12
2 男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09-12
3 经典句子:触动心弦的优美言辞荟萃09-12
4 经典句子,沉淀智慧的话语深邃海洋09-13
5 魅力卓然四溢的正能量语录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