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个“倒数”的过程。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这个过程就已经开始。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倒数"何时会数到0-—生命何时终止。所以,我们可以依然安逸地活着。
一旦你对“终止日"有了清晰的认识,生命从“倒数”变为“倒计时”时,一切都会紧张起来。你会后悔很多,后悔年轻时碌碌无为,后悔没保养好身体,后悔没多陪陪家人……有一位烟瘾很大的老人,家人多次劝其戒烟,他却始终号称“不怕死”,“宁丢命,不丢烟”。后来,他被查出处于肺癌晚期。在医院忍受病痛折磨的时候,他变得少言寡语。一天,大夫来查房,他把亲人支走,只留下大夫,握着他的手说:“大夫,求你救救我!我真的不想死啊!”大夫也很难过,可惜已经无力回天。
人在没有清晰地感觉到“人生倒计时”的时候,往往麻木;当“倒计时”如此清晰地开始,能听见秒针的每一次跳动之时,那种不安的感觉,往往痛彻心扉。
谁都无法避免死亡。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倒计时”来临之时那些让我们动容的悔意。无怨无悔,坦荡荡来,坦荡荡去,挥手作别人生,这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生命中那些“致命的小数点”】
人类历史上,有过一次悲壮的“现场直播”。悲壮,是因为人们亲眼目睹了悲剧的发生,甚至知道它将在几分几秒发生,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鲜活的生命逝去而无能为力。
更令人痛心的是,悲剧的起因之一,居然是对小数点的疏忽。这两个小时,或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悲壮的一次“倒计时”。
事情发生在1967年8月23日。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完成了所有的太空飞行任务以后,开始返航。谁也想不到,在返航途中,意外发生了;一起恶性事故,导致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
无法打开降落伞,对飞船来说,结局只有一个:坠毁。科学家们痛心地盯着屏幕,并向苏联最高领导人汇报: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两个小时后,飞船将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苏联领导人出人意料地决定:向全国人民直播实况。不久,播音员沉痛地向世界宣告:两个小时后,我们将目睹航天英雄殉难。
眨眼之间,自己的生命就进入了最后两小时的倒计时。科马洛夫心情沉重,但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这120分钟,他决定首先用来汇报飞船探险的情况。这些珍贵资料,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向地面的汇报,占了他70分钟。因为涉及国家机密,苏联人可以看见直播的画面,却听不到声音。
后面的50分钟,科马洛夫用来和家人告别、和苏联人民告别、和世界告别。他的每一丝声音,都清晰地刻进了历史。
在和自己的孩子作最后告别时,科马洛夫既对自己的孩子、也对全国的孩子说:“可是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疏忽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疏忽的悲剧。同学们,记住它……."一个小数点,导致了一起重大事故,令人痛心不已。航天是极其精密的科学,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致命,导致一败涂地。
那么生命呢?身体难道不是一个精密的机械吗?生活难道不是一次精密的旅程吗?在这个旅程中,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我们铸成大错。
有些东西,错了可以改,失败了可以重来;有些东西,错了就永远错了,失败了就再也无法挽回。比如药家鑫,当致命的尖刀刺向无辜者时,就注定了他一生的结局。这种错,错了就无法挽回;因为逝去的生命,永远不可能再来。
生命是条单行线,没有机会可回头。冲动的那一刻,想想这些,想想未来,想想父母,控制住那个冲动的魔鬼吧!
没错,它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点,但足以致命。
无论爱与不爱,来生都不会再见我们总是尽量避免考虑死亡的问题,死亡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其实它没有什么不可面对的。在每一次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得到一次心灵的升华。所以有人说,殡葬场所是一个让人摒弃世俗、净化心灵的所在。的确如此。
香港有位主持人,名叫梁继璋。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儿童心理学导师。他曾经深入地考虑过死亡甚至来世的问题,写下了这封给儿子的信。此信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感人至深。这封信不仅是给他儿子写的,更像是写给所有人。
这封被他称为“备忘录”的信,无须做任何阐释。让我们一起用真诚的心,读它、懂它、聆听它——我儿:写这个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因: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点说好。
二、我是你的父亲,有些事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三、这备忘录里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你的成长省去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1.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的一生中,没有谁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要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做真朋友。
2.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的。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者当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你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3.生命是短暂的。也许你今日还在浪费生命,明日却发觉生命将远离你了。因此,愈早懂得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
4.世界上并没有“最爱”这回事,爱情只是一种霎时的感觉,而这感觉绝对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了你,请耐心地等候,让时光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痛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5.虽然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是说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谨记!
6.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的下半辈子,同样,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就已经完结。以后,你坐巴士还是奔驰,吃粉丝还是鱼翅,都要自己负责。
7.对人要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8.我买了十几二十年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过。这说明人要发达,还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9.亲人只有一次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相处多久,都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yipindushu.com
【你的爸爸:梁继璋】
“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说得有点儿伤感。但真实的情况,可能就是如此——如果有来世的话。
无论你是有宗教信仰,还是无神论者,“珍惜今世”都是最好的选择。不要把希望寄托于轮回,因为那离我们太远。何谓“珍惜今世”?就是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不要把命运维系到明天。因为明天不可捉摸,明天的境遇未、必更好,未必强过今天。
今天就是你今世最好的日子,好好把握,必有收获。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倒计时的牌子,你永远不知道那些令人心悸的滴答声何时响起;趁它们还不清晰,好好珍惜吧。
珍爱今天,就是珍爱今世。
我们多次谈到过穷和富、生和死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其实最好的解答是两个字:随缘。用世俗的话解释,随缘一方面是尽力而为,另一方面是随遇而安;一方面是尽人事,另一方面是知天命;一方面是谋事在人,另一方面是成事在天。总之一句话:尽力即可,不必勉力为之。
佛语中有这样三句话,值得我们铭记:1.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2.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3.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珍惜当下;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内心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道理不难理解,想做到却不容易。因为,每一次内心强大的背后,带来的都是活到极致的寂寞。
每段荣华,背后皆是寂寞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虽然我口口声声说“淡定面对穷富",但你若让我变成穷光蛋,我也很难淡定。这是人之常情。
在一定程度上、一定阶段内,财富的积累,的确能让人感到充实、增强幸福感。美国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这项调查的范围相当宽泛,调查对象多达45万人。当然,他们都是美国人。
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他们的国民,自然也是最富裕的国民之一。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金钱的确可以买到幸福,不过要买到这份幸福,年收入7.5万美元足矣。
在7.5万美元这个门槛之内,赚得越多,幸福感越强,但是一旦越过这个门槛,那么赚7.5万美元和赚15万美元对一个人的幸福感影响不大。
我们常说“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仔细分析起来,这些“过眼烟云”是有阶段性的。在最初的阶段,在财富可以给你带来满足的阶段,荣华富贵的活到极致是寂寞确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美国的标准是年收入7.5万美元,相当于中产阶层。在中国,这个数字可能要低一些,年收入1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可以看做中产阶层;这个数字也可以看做“幸福感的分界线”。
参照美国的标准,年收入在10万到20万之间,对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影响不会很大。年收入超越了这个层次,可以称之为“富人”,他的幸福感指数反倒有可能会下降。
也就是说,如果用年收入来测量人的幸福感,那么,这个幸福感指数会呈波浪形分布。抛物线的顶端,也就是幸福感最强的人群,是年收入10万到20万的人群。
在年收入1万到10万之间的人群中,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人,收入很低,但生活压力小,比如在农村生活的农民,相对可以自给自足,他们虽然收入低,但顾虑少,不需要考虑房贷、车贷,负担较小,幸福感指数会比较高,甚至不比年收入10万的人群低。收入不高、生活压力最大的,是城市工薪阶层、小白领,他们年收入可能只有3万到9万,还要应付车贷、房贷,生活压力大,幸福感指数低。
因此,在1万到10万年收入的人群中,幸福感指数可能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情况。有些人,虽然穷,但负担小、压力小,无忧无虑,幸福感指数较高;有些人比较富,负担虽然不小,但承受起来绰绰有余,幸福感指数也比较高;处于两者之间的,幸福感指数则较低。
年收入10万到20万,只能算是“小富即安”。比他们更富裕的富豪阶层,幸福感指数则会下降,甚至和城市小白领没什么差别。在这方面,美国有过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贫富分化加剧,产生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政府采取了多种方法,效果都不明显。出人意料的是,一位电视台记者无意中拍摄的一组宣传片,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化解了不少社会矛盾。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当生命开始倒计时】:http://www.yipindushu.com/qingganrensheng/19584.html
推荐文章
12-23
1 怎么找个女朋友09-05
2 全城热恋刘雨寒是哪一期12-03
3 相亲男问存了多少钱02-25
4 双方不同意结婚怎么办09-13
5 正能量语录大全,照亮你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