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是自己创业打天下的,天上没有给他掉下过馅饼;儿子则是“天生就有这么个好父亲”,生下来就能拥有巨额财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种先天的财富,让“富二代”有了挥霍的资本和理由。洛克菲勒的财富,则是自己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当财富到达一定境界之后,他选择平淡,没有选择奢华。财富之路上,这些超级富豪的极致生活,依然寂寞。
前半生不怕,后半生不悔财富的最高境界,是平淡;功夫的最高境界,是息争;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寂寞。
很多东西,在达到最高境界之后,往往朴实无华,外表就是一块石头,虽然内心含玉。即便“推销”的技巧,也是如此。华丽的推销,未必就有价值。
有一位老妇人来到费城一家百货公司,在几个柜台前转了转,没人理她。一位年轻人走了过来,问有什么可以帮她的。老妇人说,我没什么需要的,外面下雨,我进来避避雨,雨停了就走。
年轻人什么也没说,也没有向她推销商品,而是拿了一把椅子,请老妇人坐下。老妇人说声谢谢,顺便问小伙子要了一张名片。
事情就这么过去了,谁都没往心里去。几个月后,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百货公司收到一封信,点名要这位年轻人去趟苏格兰,收取一整座城堡所需物品的订单。这位老妇人,就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仅仅是一把椅子,举手之劳。谁都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举动会获得如此巨额的订单。谁不会搬椅子呢?问题是,你要在不知道她是卡内基母亲的时候把椅子搬过去;而且,要对所有的老人都这么礼貌,才有可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不管怎样,这个例子都提醒我们:生活中,最极致的东西,往往平淡。在人生中,我们需要掌握很多的技巧,有人学医,有人练武,有人学推销……掌握这些技艺,都需要一个前提:管理好自己。
星云大师曾经对一位信徒说:“你过去念的管理学,是学着去管事、去管人,这是不够的,你今后最好要学习把自己管理好,才是最高的管理学。”
最高的管理学,就是管理好自己;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管好别人,而是管好自己,通过管好自己去影响别人。从这个角度而言,管理到了极致必然也是寂寞的,因为它不是去管理千军万马,而是守着自己的内心,管好自己。管好别人不容易,管好自己更不容易。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有几句格言,其核心的概念,就是“管好自己”。抄录于此,算做共勉: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不要怕,不要悔怎样才能管理好自己?我想首先要有一种信念,或者叫做信仰。一个既无信念、又无信仰的人,必然是空虚的、凌乱的、无法管理的。
信念可以有多种。比如,你可以心存善念。心中有善,眼中便会有善意,嘴中便会有善言,手中便会有善举。虽然经常有人反驳“好人有好报”这句最通俗的语言,但我对此还是深信不疑。如果心中连这点善念都存不下,“恶”就很容易闯入内心。
佛门有个故事,说的是小沙弥跟着得道高僧修行。高僧修行久了,逐渐有了些“神通”,能预知寿命。一天,高僧忽然发现,小沙弥只剩7天阳寿了。他大为不安,连忙找个借口,让小沙弥回趟家,见上父母一面。
7天后,小沙弥回来了,安然无恙。高僧顿觉奇怪:难道自己的预感不灵验了?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于是把小沙弥喊过来,耐心地问:“你仔细想想,在回家的7天中,有没有做过什么事情?"7天的时间不算短,回家见到父母、邻里,经历的事情应该不少。不过,小沙弥很有佛缘,他知道既然提问的是师父——佛门中人,自己就要仔细回想7天中有没有做过和佛经教义有关的事情。
他想了想,说:“我回家的时候,路过一个水塘,发现一堆蚂蚁落在水中。我就拿了片树叶,帮助蚂蚁从水塘里逃生了。”高僧一听,马上明白了:活到极致是寂寞小沙弥这一念的慈悲,不仅救了蚂蚁的性命,也延长了自己的寿命。
小小的善念,居然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故事,貌似有些荒诞,但这种体验,在真实的世界中常常发生。比如那位给卡内基母亲搬椅子的年轻人,如果不是心存“助老爱幼”的善念,能获得那么大的订单、改变自己的命运吗?除了善念,还有两种信念,是我们在管理自己的时候,需要认真揣摩的。这两种信念就是: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这两个信念,也有来历。
一位年轻人要外出闯荡,临行前,他找到德高望重的长辈,聆听教诲。长辈正在练习书法,听说了年轻人的来意,就说,我给你写几个字吧,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看看它。说完,他写了三个字——“不要怕”,送给年轻人。
简简单单三个字,却说到了年轻人的心坎上。孤身一人闯荡世界,难免有点胆怯、不安。这三个字,正可以给自己带来勇气。于是,他收了起来。
长辈说:“我的人生秘诀,一共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这三个,够你这半辈子受用了。”另外三个字是什么?长辈没有说,只说到时候自然会让他知道。
转眼30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人也临近退休,总算有些成就,当然,也免不了会有很多痛苦的经历。好在,都熬下来了。回到家乡,他首先去找这位长辈。可惜,长辈几年前就辞世了。家人取出一个信封,对他说:“这是老人生前留给你的,说有一天你会再来。”
他打开一看,里面是三个字:不要悔。
30年前,给他的人生经验是“不要怕”;30年后,告诉他的人生经验是“不要悔”。这六个字,简简单单,却一针见血,点中要害。
年轻人总有太多的怕,老年人总有太多的悔。怕和悔,占去了我们生命中无数美好的时光,让我们错失了无数的好机会。生命是以时间构成的,当你害怕、恐惧的时候,时间和机会在你的恐惧间溜走;当你后悔、懊恼的时候,时间和机会在你的懊恼间溜走。
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没什么比这更简单、更实用的人生经验了。记住这两点,管理自己也就不再难了。
莫要开错窗,关好身后门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很多的窗、很多的门。有虚的窗、实的窗,虚的门、实的门,林林总总,变化百端。我们管理人生,和门窗有什么关系呢?有个小女孩的宠物狗死了。她十分哀伤,趴在窗口,看父母替她埋葬小狗,泪流满面。老人看见了哭泣的小女孩,拍拍她的肩膀,说:“跟我来。”"他把小女孩领到另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正对着玫瑰园,园里鲜花灿烂,芳香扑鼻。小女孩的心情很快好了起来,破涕为笑。老人低下头,轻轻地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同样的庭院,从这个窗口望去,看见哀伤;从那个窗口望去,看见灿烂。为什么同样的庭院,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答案,老人已经告诉我们了:因为窗口不同。不同的窗口,往往代表着不同的信念。同样是比赛失利,从这个窗口,我们看到的是挫折感、失败感;从那个窗口,却可以看见经验、教训和东山再起的决心。
所以,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不要开错了窗户。那些哀伤、那些失败、那些烦恼、那些无奈,让它们留在窗外吧!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个习惯,每次进入房间——不管是普通办公室还是豪华礼堂,他都要随手关好身后的门。yipindushu.com
朋友问他:“你有必要每次都坚持这么做吗?"“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说,“我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事物。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乔治的信念,和那位老人的观点,不谋而合。老人让小女孩“不要开错窗",是空间概念,是针对某一件事情而言;乔治“关好身后门",则是时间概念,提醒我们要忘记过去,不管是懊恼、失败,还是成就、荣耀。
的确如此。遇上一件具体的事情,不管它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我们不能开错自己的窗户。如果是失败,我们要从“寻找教训、东山再起”的窗口望出去;如果是成就,我们要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窗口望出去。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如鱼得水。
纵向而言,“关好身后门”无疑是可以陪伴我们一生的法则。任何荣耀,任何烦恼,任何失败,任何痛苦,过去了就过去了,把门关好,忘掉它,望前方。
啰唆了很多,转眼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人生这堂大课,没有尽头,我们都在修行的路上。无论如何,要坚持。
生命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它是一个过程,需要你来承受;它一杯百味杂陈的酒,品在嘴里,味上心头。
这本书其实没有多少"道理"。如果有,也是你早就听说过、思考过、总活到极致是寂寞结过的东西。任何玄妙的道理,正如我们的人生,到了极致,就归于平淡,甚或寂寞。有些道理,或许只是换了个壳,本质还是那些,没什么深邃,更谈不上高远。
而生活中绊倒我们的,也不是那些深邃或者高远的道理,因为它们飘在天上、浮在空中,距我们太远。真正让我们刻骨铭心的,是那些最粗浅、最直白、最通俗的道理。
生活就是这样,道理永远相似,例子却永远不同。同样的道理下,总摔倒着不同的无辜者。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当生命开始倒计时】4:http://www.yipindushu.com/qingganrensheng/19582.html
推荐文章
09-20
1 追寻汉字诗意,与花相关的高情商富有诗意的句子09-12
2 情感语录大全,情感的温暖与寒冷集09-06
3 四字温暖网名,传递爱的温度09-12
4 【制订后续目标】09-12
5 为了忘却的纪念(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