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被心灵改变的现实是一个现实,一个被心灵改变的现实也是一个现实,但后者更有价值,也就是说,主动和快乐的生活更有价值。这一篇文字,讲的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一个人到远方去,越洋越海,关山万重,只要主动在心,他就是旅行;若是被动在心,他就是流浪和被放逐。旅行和流浪、被放逐,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幸福和快乐,后者是灾难和悲苦。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关键点就是要消解内心的痛苦,而消解痛苦的第一步是发现痛苦,看见它,分析它,面对它,捕住它,扑灭它,痛苦不在,心灵的空间还在,幸福和快乐就必然来填补,人的生活因此就改变颜色了。一个不被内心错误和痛苦捕获的人,就是一个快乐而光明的人,也就是一个有魅力的人;一个有魅力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往往可能就是人类的精英。(刘以林)思路花语生活不可随波逐流,也不可格格不入有些人渴求的只是别人的注意,而不是自己的进步,因此他们只去做那些估计会引起别人评论他们仪表和生活方式的事情,切莫学这种人。不要衣着褴褛,长发披肩,胡须蓬松;也不要明显地表露出对银器的厌恶;不要躺在地上睡觉,也不要采用任何方式自我吹嘘。试想一下,要是我们完全不顾社会习俗而我行我素,人们的反应该是怎样?就内在本质而言,一切事物都彼此不同;但在外表上,我们则应同民众保持一致。我们的衣着既不要过于艳丽而俗气,也不可破烂而肮脏。我们不必拥有镶着纯金的银盘,但也不要以为无金无银就证明我们生活朴实。我们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生活方式高于民众,但又不与民众格格不入。否则,我们就会排斥和疏远民众,而我们是希望改造民众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甚至会因此使民众担心必须一切都仿效我们,从而在任何方面都不愿意仿效我们。
生活的哲学应允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友情,这就我们作为人类一分子的感情,作为共同体中一个成员的感情。我们脱离民众,就意味着放弃这个宣言。必须注意,我们希望借以获得赞扬的行为方式,并未遭受嘲笑和被人敌视。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的座右铭是;顺应自然。因此,使身体过分疲劳,主张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进食的不是普通饭菜,而是肮脏可怕和令人作呕之物,这都是违逆自然的。同样,一味追求食物精美是生活奢侈的标志,不愿吃家常便饭是精神病症的预兆。哲学家虽然提倡质朴的生活,但并非要人苦苦修行,而质朴的生活方式不必是粗鲁野蛮的。我的标准是:人的生活应介于理想和普通美德之间。我们的生活方式应受到民众的赞扬,同时又要为民众所理解。
这是不是说我们应该完全同别人一样,我们和别人不存在任何区别呢?肯定会有区别的。任何一个观察周密的人都知道,我们同民众并不相同。但是,我们所希望的是,到我们家来的人赞颂的应该是我们的为人,而不是我们家中的陈设。能够视陶器为银器的人是伟大的,视银器为陶器的人也并不稍少一点伟大。把财富当做难以忍受的负担,这是心理不正常的表现。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一个不被心灵改变的现实是一个现实:http://www.yipindushu.com/qingganrensheng/12783.html
推荐文章
01-20
1 苏州结婚随礼多少合适01-28
2 深夜伤感的句子12-09
3 照结婚照去哪好11-27
4 愿意为你花钱的男人就一定爱你吗为什么02-15
5 香港结婚有哪些酒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