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会这样做:你对我不好,我也不会对你好。比如,有些人在被抛弃、被辞退的时候,往往会愤愤离去,甚至采取报复行为。还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人即便是在决定抛弃对方或者准备跳槽时,也不愿意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只能让结局更为糟糕。相反,海登深知,即便是最后的时光,也要一样无限美好地离去,为的是给双方留下一些更美好的或是更值得他日回忆的东西。
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国君之位而战。鲍叔牙辅助小白,而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执政后,想任命鲍叔牙为相国。可鲍叔牙心胸宽广,有知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做相国。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不如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
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之人,他并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齐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国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齐桓公也因此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因此引起了一些议员的不满。面对非议,林肯微笑着回答:“让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佛家特别强调亲和众生,与众生为友。 当一个人了解人际关系的正面意义与功能时,就能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也能享受到人际交往所带来的乐趣。寻求朋友就像渴了要喝水一样,是人类群体性的自然表现。跟不同的人在一起,才能显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若世上只有你一人,那么,你的存在及所作所为,又有什么意义与价值呢?生活得愉快、美满、充实、潇洒,是每一个人终身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才能达此人生佳境呢?星云大师认为,我们往往只强调外部社会环境、工作成就、社会尊重、生活条件等物质的改善,却忽视了对于主体安详的心境、人际环境的关注和建设。到头来,许多人非但未能从不断提高的社会地位、逐渐增加的荣誉财富中品尝到幸福的滋味,反倒视生活为不堪忍受的累赘。 那么,怎样的人际环境才可称之为安详?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态度,通常取决于个人的观念、情绪、欲望。当它们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沟通协调时,心中自然就没有矛盾,人际关系也由此得以统一与和谐。人际关系处在和谐统一之中,主体行动起来,必然表现得坚定、果断,一旦目标确定,便会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也会得到众多的支持。相反,若是处于纠缠不休,“割不断、理还乱”的人际环境中,心也就纷乱无绪。犹如多头马车,彼此牵制,奔向各方,终将止步不前。在这包容是修身的根本样的心态下,主体为人处世总是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有时你明明想做某事,没过几分钟就自己推翻了自己;明明理智告诉你这样做是对的,情感却使你厌恶;明明你理智上坚信某人不可为友,可情感却鼓励、怂恿你去接近他。 第二,安详的人际环境是宁静安适的。 所谓宁静安适,即稳定平和、无愧无悔、踏实饱满、纯真畅达。如果说统一和谐是关于观念、情绪欲望之间如何合理协调人际结构状态的话,那么,宁静安适则是由此产生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属性。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能明确无误地感受到,只要我们的人际关系统一、和谐,人际环境就宁静安适了。如此一来,一个人往往在生活中就会表现得自信但不目空一切;有理性但不过分;有主见而不强加于人;有才干却谦虚有礼。 第三,安详的人际环境是明彻透悟的。 所谓明彻透悟,就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对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都能自觉认知的境界。内心不困不惑,就能从纷乱中理出头绪,从对立中看到和谐,从失败中想到成功,从黑暗中看到光明。换句话说,一切矛盾、烦恼、忧愁、压抑、暗淡,都会瓦解冰释,不再侵扰我们。 所谓安详,不过是人际环境的一种良好的整合状态,具有和谐统一、宁静安适和明彻透悟三重有机联系的特征。 知舍善得,福田无量1.如何向上?唯有放下佛经上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人只有学会了放下,才能从容地面对生活的诸多变故,心灵才能云淡风轻。因为学会了放下,即使生活有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也依然可以波澜不惊。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建设安详和谐的人际环境】:http://www.yipindushu.com/qingganrensheng/12258.html
推荐文章
09-20
1 【有关戒律常见问题解答】09-03
2 南昌到哪里买结婚糖果09-12
3 情感语录大全,挖掘情感的无尽宝藏09-18
4 经典爱情短文合集精选大全9309-12
5 【烟火深处拨开云雾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