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小传】1860年1月29日,契诃夫出生在俄国罗斯托夫州亚速海边的塔甘罗格一个杂货店老板家。1867年,他进入当地的一所希腊小学读书。1876年,契诃夫父亲的商店破产,全家逃往莫斯科躲债。1879年,契诃夫完成高中学业,前往莫斯科和家人团聚。在这里他获得了奖学金并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0年3月,他的短篇小说《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发表在《蜻蜓》杂志上,这既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1884年契诃夫大学毕业当了一名医生。与社会和人民的广泛接触,丰富了他的阅历,为后来的创作积累了素材。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1898年,他加盟莫斯科艺术剧院,结识了高尔基,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经常在一起研究戏剧和小说的发展,研究如何为俄国的戏剧发展开辟新的道路。1900年,他创作并发表了四幕正剧《三姐妹》以及短篇小说《在圣诞节节期》《在峡谷里》。这一年,契诃夫当选为俄国皇家科学院名誉院士。1904年7月15日,契诃夫在德国巴登维勒与世长辞。
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俄国主要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几个剧本,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作品导读】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当时担任宗教院检察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并付诸行动。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身处这一恐怖环境中的俄国知识分子,正如高尔基《海燕》中所描写的,有在“乌云和大海之间…‘勇敢地…‘自由自在地”“高傲地飞翔”的海燕,但也有被“那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岩底下”的海鸟与企鹅。契诃夫就属于前者。yipindushu.com
19世纪80年代,也就是契诃夫刚开始创作时,在俄国大量流行的幽默杂志影响了契诃夫,他的作品逐渐形成了一种机智幽默、略含讥刺、平而不淡、浓而不烈的风格,《套中人》就运用了这样的写法。作者用讽刺手法塑造了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这个形象从外表、言论到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无不是“套子”式的。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白色恐怖的时代特征在他身上有着鲜明而深刻的具体体现:他诚惶诚恐,战战就就,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更为可恨的是,他不仅自觉地生活在“套子”里,而且还要把周围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故事与人物】
《套中人》是契诃夫优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中算是比较长的,但也不过一万字多一点,其故事也不复杂。
主人公别里科夫是在中学里教希腊语的一位中年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他总是感到心神不安,哪怕是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害怕。为了与世人隔绝,避免受到外界的影响,他想出了一个极好的方法: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于是他在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套子”,哪怕在艳阳高照的大晴天,他出门也总是穿着雨鞋,带着雨伞。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戴着黑眼镜,耳朵里塞上棉花。坐出租马车的时候也要车夫把车篷支起来。他的雨伞、’怀表、削铅笔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来的东西都装在套子里,但是这一切只是他抵挡恐惧的外在表现。
不仅如此,他还要把思想藏在“套子”里。这个“套子”就是沙皇政府压制人民自由的文告和法令,他老是一个劲地嚷着:“千万别闹出乱子啊!”
这句话就像咒语一样压得人们简直喘不过气来。如果仅仅是这样,就认为他是在自言自语,那么你就错了,其实问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他还总是用这些“套子”去“套”别人的思想。在他的脑子里,一切被禁止的东西都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清楚明了,而对一切没有被政府明令禁止的事物他都觉得可疑、害怕。特别让人无法容忍的是,他总是像一个幽灵一样不请自到地造访每个教师的住所,一句话不说地坐上一两个钟头,然后又像幽灵一样地消失。
他的恐惧像毒瘤一样一点一点地蔓延,传染给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更令人诧异的是大家都害怕看见他。因为就是这么一个古怪猥琐的人,竟然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而且全城都受到了他的辖制。更可悲的是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一个人想要反抗,想要对他说一个“不”字。
那是怎样的15年啊!全城的人什么都怕: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寄信、交朋友、读书,不敢接济穷人、教人识字,不敢吃荤、打牌,不敢搞任何娱乐活动,人们都像他一样蜷缩在自己的套子里苟且偷生。总而言之,人们始终对这个神经质的、变态的套中人妥协让步,可以说许多人也不同程度地被迫钻进“套子”里去了。而最可怕的是,渐渐地,这一切都成了习惯,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一天,学校里从乌克兰新来了一位史地教师——密哈益·沙维奇·科瓦连科,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姐姐华连卡,他们的到来如同一块石子一样把死水一潭的沉闷生活搅起了涟漪。乌克兰人豪爽、快乐、活泼的性格非常鲜明地体现在华连卡身上,她简直就像蜜饯水果,活泼极了,很爱热闹,老是唱俄罗新的抒情歌曲,还会放声大笑。这样的快乐甚至也感染了“套中人”别里科夫,好心的校长太太给他做媒,把华连卡介绍给他。他也一度投入到“爱情”之中,但是不久,他又开始“脸上露出淡淡的苦笑”,说得去权衡权衡。
有个人给别里科夫画了一幅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着雨伞,穿着雨衣,卷着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华连卡。这幅漫画几乎散发给全城的每一个人,弄得他难堪极了。5月旧那天,学生和老师约定到城郊的小树林里过礼拜,他看到华连卡姐弟俩都骑着自行车,他心里乱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就回家去了。第二天,别里科夫来到华连卡的弟弟科瓦连科那里,他给科瓦连科提建议说:年轻女人和教师骑自行车影响不好,并警告科瓦连科千万要注意影响。愤怒的科瓦连科立即报以冷言,最后揪着别里科夫的脖领子从楼梯上推了下去,谁知“藏在套子”中的他,竟然毫无损伤!
但是,他那尴尬的模样正巧被刚回家的华连卡和她的同伴碰个正着。华连卡以为别里科夫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屋子里回荡着。这响亮而清脆的笑声,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别里科夫又怕又羞,回去后就“病倒”了,过了一个月就一命呜呼了。
别里科夫就这样极具戏剧性地死去了。全城人都去为他送葬,所有人都庆幸这是“一件赏心乐事”。学校以及城里的人以为就此可以享受解脱的自由了,而悲哀的是,这种恐惧的情绪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了,好心情持续了还不到一个星期,生活又恢复了老样子,和先前一样,仍旧那么压抑、沉闷。
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是契诃夫以故乡塔于洛格初级学校的一个教员兼学监狄河诺夫为原型塑造的。契诃夫对黑暗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知识界做了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观察,把知识分子中的“狄河诺夫”们的思想性格和习惯集中起来进行艺术概括,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典型形象。
契诃夫在短短的篇幅里,以讽刺的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别里科夫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他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秩序,从他的性格行为上看,他的所谓“性情孤僻”,其实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人类生活总要向前发展,文明才能进步。他怕的就是这样的发展、进步,所以他干脆逃避生活,以今不如昔来安慰自己,甚至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可见他已经虚妄到何等地步!因此他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精彩片段】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赏析】
选文第一段,作者主要从生活习惯和思想上描写别里科夫的套子。生活上又从穿着、用具、出行、住处等方面加以刻画。他思想上的套子则是憎恨现实,歌颂过去。职业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足以说明他想借此逃避现实生活,喜欢怀旧。最后两段是写埋葬了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
说明只要沙皇专制制度存在,就有别里科夫的存在。要消灭这种装在套子里的胆小保守的人,就要消灭适合他们生存的那种制度。任何一个时代,胆小、保守是要不得的,应该勇于开拓创新,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潮流,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3.华连卡“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柯瓦连科强硬的冷言冷语对别里科夫是致命的打击,那么,另外的“别里科夫”又会怎样对待华连卡姐弟俩,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还会有怎样精彩的故事?请续写一篇4f)《)字左右的故事,尽量使用语言描写。
【相关链接】
【《小公务员之死》的情感基调】
“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皿科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感到幸福无比”,小说开头为读者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但突然间”却让我们为之紧张,紧接着作者又暂时跳出故事,好像一位朋友在和我们聊天,聊作家笔下的“但突然间”,在这里,我又感受到了轻松愉快。开头处,短短几行,一波三折,让读者心情呈起伏状,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惜墨如金,语言简练,这正是契诃夫作品的魅力所在。
小说的基调是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在观看歌剧时打了一个喷嚏,喷嚏溅到了一位在交通部门任职的将军头上,然后小说就陷入了循环往复的道歉之中。将军本来不以为然,小职员却害怕得罪了将军两次道歉,且对将军本不放在心上的回答耿耿于怀,妄加揣测,自以为是地继续道歉。回到家中,与妻子说及此事,妻子的回答使得切尔维亚科夫更加不放心。于是,主人公又找到将军继续喋喋不休地道歉,将军终于不耐烦,说了一句“滚出去”,主人公因为这句话“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回到家中倒在长沙发上死了。我相信每个人看到如此荒唐的死法都会忍俊不禁地笑出来。这种看似不大可能的事情,以夸张的手法实现了讽刺效果。既让我们感到可笑,也引发我们深思。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套中人》:因循守旧、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http://www.yipindushu.com/lishijingdian/17245.html
推荐文章
09-06
1 5字伤感网名男生伤感10-10
2 沉浸美文柔情,每天都有一条50字左右励志箴言09-06
3 5字网名2个字09-06
4 12个字的5字网名09-11
5 创作推广普通话宣传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