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元的奏议上呈朝廷后,下工部议。工部回奏称:“治水患,恤民隐,俱朝廷重事。茂元所言,取回差官人匠,乞为裁处。其欲止滚水坝,请行典等,会议处置。河南之民,阻筑河堤,亦请行巡抚等官禁约。”皇帝要求工部会官议处以闻,于是工部会多官廷议,“以为自兴等至张秋之后,始与大夏相地势水势所宜,即决口西南,开越河一道,致粮运可以通济。且今霜降水落,正系修筑之时,而调到官军民夫数多,亦正可并工修筑。请仍令兴、锐、大夏同心协力,务底成功,仍惜财恤民,减省冗费。严禁所部人匠,不许生事害人。其工役人等,加意抚恤,毋致失所。河南之民,该管有司不行禁止者,一体治以重罪”。皇帝认为成大事者不惜小费,同意工部意见(512)。也就是说,只有治河建议得到了采纳。
不过,第二条意见得罪了张后与太监们。李兴等反告杨茂元所奏皆妄说,张后下巡抚都御史熊翀、巡按御史王槐勘实。两御史回奏,称所奏供亿,多过其实。“焚帛之异,在始祭一日,特形似。偶然日费之数,盖有司所拟,以备不足。茂元得之传闻,遂为地方过虑,其实廪饩之外,兴等未尝过取。而茂元于兴等,亦非讐诬,第所奏工食银数,以少为多,不能无罪。”(513)刑部因请下御史逮问,皇上不允,命执送锦衣卫狱。锦衣卫百户胡节受命,往山东逮捕杨茂元。山东父老半路遮道诉告胡节,乞还杨副使。见到皇帝,杨茂元长跪,不肯下伏。皇帝大怒,置之诏狱。胡节遍叩中官,备言父老诉冤状,中官多所感动(514)。外廷刑科都给事中庞泮等言:“茂元身居风宪,过虑地方,偶有一得之愚,遂为三事之献。乃者千里械系而来,大班反接而见,无异累囚。陛下所以处茂元者,虽未究厥终,而一絷见之间,已不胜其辱矣。本为纳忠而反以速祸,本为报国而反以辱身。区区一茂元,固不足惜,但恐人人自危,括囊相戒,保位持禄,谀佞成风,甚非国家之福。”北京十三道御史并南京十三道御史,亦论救之。杨茂元被狱具在刑部,刑部原拟杨茂元“赎杖还职”。结果皇帝内宫传旨出来,“茂元奏事不实,降二级,调别任”(515)。于是,杨茂元被降为湖广长沙府同知。
杨茂元为什么会大胆上疏?《明孝宗实录》提供了一种版本,称:“初,茂元病痔,漏剧。自分不复能仕,乃锐欲掠名而去,将与巡按御史攻讦,又谓其不足异。会李兴絷辱按察正官,茂元适代视篆,惧其波及,遂密遣人奏之。从父守阯时在翰林,欲沮之,弗得。既谪,病良愈,始复悔之。”(516)因为生痔疮严重,怕无法再做官,于是借此一博。实录这一说法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嫌疑,不合实情。杨茂元“生平倜傥有胆略,见义当为,毅然为之不目顾”(517)。他的国家责任心太重太急,才是上奏的内在原因所在。也因为心急,未经周密调查,就匆忙上奏,导致部分信息失实,从而给人留下把柄。当时廷议谓《三事疏》与文懿《讲学听政疏》,实相表里而剀切过之,所谓有是父必有是子也(518)。这样的评判是准确的。程敏政作诗:“文懿家声却有光,喜从郊野见孤凰。许身价抵千金重,爱国心随万里长。九辩赋存堪侑席,贰车官好胜监仓。当今圣主恩如海,刻日鸣珂入建章。”(519)罗玘(1447—1519)作诗称:“玉堂昼静学士下,白云司闲主事归。一家父子聚言语,今日朝廷公是非。爱尔为人支矮屋,从渠攘臂著绯衣。镜川先生真不死,太传忠魂亦有依。”(520)
杨茂元到长沙以后,非常敬业,抵府即署事。当时长沙百姓正面临饥荒。杨茂元常常想“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故革驿传之包当,禁属邑之馈送,却屋税以支应,量地方以供祀,要以省民已耳”(521)。醴陵的渌江桥通七省,交通位置显要,自李唐来,已有七墩立江中,架木其上。杨茂元到任不久,桥毁,百姓只能用舟摆渡,结果经常出现人被水所溺现象。杨茂元听说后写文劝谕大家,并且率先蠲俸,倡导大家捐资。百姓高兴地响应,不久,所募资金上千。杨茂元将全部资金移交给醴陵知县。后醴陵知县因丁忧离任,后任不重视,这笔资金被“官贷民侵”,结果大桥一直无法重建(522)。除了想修桥,还重视文化工作,以兴起斯文为任,为岳麓书院建尊经阁、极高明亭,表章隐德。又考朱文公年谱,“凡事系长沙者,分以八题,题以篆勒,谱以楷录,亲为之赞,赞以隶书,皆手笔也”(523)。嘉靖五年(1526),长沙人将杨茂元等六位对岳麓书院建设有贡献的地方官列入“六君子祠”加以祭祀(524)。 弘治九年(1496)左右,杨守阯遇湖广按察使林俊(1452—1527)(525),一起小酌,问及侄子消息,十分感怆,作《寄从子茂元》:“我怀孤侄在长沙,天北天南各一涯。为问同年外台客,不知何处郡丞衙。”(526)朝廷移文湖广,要求杨茂元出任安庆知府,两年没有回应。弘治十一年(1498),杨茂元以病重,乞归。杨守阯作《从子茂元同知得请致仕》,称:“董宜处地犹强项,陶令归田懒折腰。……彼谗有待投豺虎,还待忠良翊圣朝。”(527)此后,吏部及抚按诸司皆下檄浙江省,希望劝驾,杨茂元不为所动。“家居五年,绝意仕进,言官论荐者无虑数十疏。”(528)由此可知,至弘治十六年的五年间,杨茂元一直在宁波。 弘治十六年(1503),因尚书马文升(1426—1510)的推荐,杨茂元起为安庆知府。杨守阯作《拟茂元调知府得旨俞允闻喜》:“启事迁官荷德音,传闻中外惬人心。旧持宪节风凛,新命专城雨露深。……不知五马临何处,得过南都会竹林。”(529)六月,杨茂元上任前,来南京看望小叔,流露出辞官之愿。杨守阯复加勉励,作《六月望,茂元至南京,欲乞休致,予勉留之》:“遥忆长沙千里驹,俄看玉树在庭除。江东久旱甘霖至,林下清风溽暑袪。尊酒相逢吾老矣,清朝未许子归与。愿言更竭涓埃报,解组还乡学二疏。”(530) 杨茂元上任非常另类,关凭至,知府伍符率僚属诸生抵庐州迎接,责以大义。结果,杨茂元只携带了两个仆人去上任。地方志称杨茂元安庆知府任内,“文章政令,炳然可观。勤恤民隐,小歉则赈,小沴则祷”(531)。安庆府许多地方容易着火,大白天就会起火,军民均感头痛。杨茂元为文,责备城隍,结果火患弭息了。安庆连年灾旱,杨茂元吃斋素,徒步恳祈,雨果然大注。平时活动相当俭约,“然应祀神宇,则竭力营治。他如旌贤坊忠节祠,城垣衢路,罔弗修缮。其却盐税,逐倡优,奏减胡羊价银,及革天下税课司之在州县者,尤有裨于民。”(532)因弘治十七年下大雨,十一月,知府杨茂元上奏:“本府水旱连年,乞存留兑军正米四万石,以备明年赈济。湖广岁额,本府粮二万石,宜趣起运,以济军饷。如道路险远,许胡羊折色,每石银五钱。”户部覆奏,从之(533)。十二月,入觐,吏部尚书马文升对众人说:“若杨某者,天下第一知府也。” 经过南京时,杨茂元再次看望叔父杨守阯。 约在南京这段时间,杨茂元遇见幼时同学吕。吕“感今怀昔,情见乎词”,作诗称:“去国行囊一叶微,敢言那问是还非。潮来西涧舟横渡,月照故宫花满衣。往事只须浮白醉,高官或与汗青违。何能便逐鸱夷伴,湖水烟蓑共钓矶。”(534) 弘治十八年五月,武宗即位,检讨刘瑞复请诏杨茂元,称:“茂元以直言获罪,宜诏复原官。”六月,升为广西右参政。杨守阯作《次韵喜侄茂元宪副蒙诏对,原品调任》:“齐楚行台两建衙,长沙一谪几年华。……明时事与古先别,铁树春回已放花。”(535)在广西,杨茂元“风采益厉”。当时,思恩府土官岑浚(536)攻打田州土官岑猛,贻患地方。正德元年(1506),朝廷命“三府”进兵十万余,平岑浚。朝廷下诏,改思恩、田州二府土官为流官,降岑猛为福建平海卫千户。结果,岑猛不服,拥兵自治,势甚猖獗。杨茂元亲临其境,谕以祸福,岑猛解释说:“不便远迁故耳。”杨茂元说:“是不难,即今鱼窝等寨苗贼背叛,汝能备兵从讨,以功赎罪,吾将奏请,为尔免迁。”岑猛即叩头,愿照此办。马平县五都的鱼窝寨等,属柳州庆远猺獞(今称瑶族、壮族),其酋长韦朝宣等叛乱。“三府”将此情况上报,朝廷敕令出兵征剿。乃协同将官,剿破鱼窝寨等地。事定,杨茂元上奏,免岑猛远迁福建。广西况村(537)黄文昌兄弟三人一直是思明府的祸患,正德二年(1507),两广总督陈金乃委同总兵官相机抚剿。黄文昌听说后,面缚乞降,于是徙黄文昌于外地,其党平定(538)。 正德三年(1508),杨茂元请求回家养老,朝廷没有回复。正德四年(1509),刘瑾差遣御史孙迪校勘钱谷,查盘广西布政司库,各道皆措银千两以馈瑾,杨茂元置若罔闻。同乡谢廸规劝说:“无千金,难免桎梏之祸,盍审图之?”杨茂元对曰:“千金之馈,非盗官帑,即剥民脂。以此自救,是谓无妄之灾。而犯有名之律,谴将益深,谓之智可乎?”誓死不为。这年夏,吏部拟进杨茂元为江西右布政使。当时,刘瑾恨杨守随,遂矫旨,夺了杨茂元官,令致仕。杨茂元也自得其乐,给儿子信称:“昔求之不得,今不求而得之,喜可知矣。”当天即买船回宁波(539)。回家后,“屏居玉堂洞山”(540)。 正德五年(1510)九月,因刘瑾诛,起任江西左参政。适宁王朱宸濠(?—1521)横行霸道,不过宸濠因其盛名在外而有所惧怕,请以羡余储库。杨茂元说:“此小物也。”就同意了。 正德六年(1511)正月,升云南右布政使,未至,不久转左布政使。正德七年(1512)三月左右,安南长官司(今云南蒙自县老寨乡老寨村大黑山西麓)土舍(土司属官)那代作乱,朝廷派兵征剿,破其寨,擒那代并其党七十余人,斩首三十七级(541)。杨茂元馈饷有方。事后,关心伤者,给帑医治,士兵十分感激。司库有余银几百镒,称为“无碍钱”,吏员有要求就可支取。杨茂元觉得不合适,称:“此正枉法赃也,乌得无碍?”于是一一登记在册。当地有大理奇石等特产,杨茂元一切不取。 正德七年(1512)三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542),巡抚贵州地方,兼理军务,奉敕兼制四川酉阳、湖广湖北诸道,讨平篁子坪诸苗。了解情况以后,杨茂元“以为兵粮已集,事贵神速。若需交承,寇有备矣”(543),于是驻扎湖、贵中部边界,遣将募兵。不一月,寇悉奔溃,取得大捷。事后,杨茂元做了很多善后工作,减轻平民的受伤害程度。他的治理风格,“惟以镇静安集为主”(544)。据《武宗实录》,八月,改杨茂元为南京都察院管事,新巡抚沈林至。不过,杨茂元仍在贵州,因为有案在身,讨平篁子坪诸苗时,为了方便,擅自“置造旗、牌各五”。十月,工部议覆:“旗牌必奏乃给。茂元未请擅造,宜量罚之,并毁其所造。”皇帝“宥其罪,仍夺俸三月”(545)。其年冬,遣人数敕,始抵贵州。杨茂元以疾归浙江,要求辞职,朝廷不许。 正德八年(1513)九月,升南京兵部右侍郎。久之,始赴任。正德九年(1514)九月,转刑部左侍郎,为正三品官。杨茂元累辞,朝廷不许,只得就任。任职期间,与刑部尚书张子麟(1459—1546)、侍郎冯清同心弼教。张子麟盛赞杨茂元有“古人风,吾辈所不逮”(546)。正德十年(1515),兵部录贵州功,杨茂元得赐白金二十五两,织文、纻丝二表里。正德十一年(1516)二月,杨茂元又想辞官,朝廷不允。八月二十七日,以疾卒于北京,享年67岁。这样的客死北京结局,与其父亲杨守陈十分相似。实录称杨茂元:“持宪有风节,台谏多论荐者。及晚年衰老,依违不能早引决以去,士论少之。”(547)这样的评价是不公正的,从以上的叙述可知,杨茂元并不恋职,屡次要求辞职,只是朝廷不同意而已。杨茂元“少登高第,跻膴仕,人不见色喜。中遭偃蹇,屈下僚,略无怨悔”(548)。这样的评判才是公正的。 杨茂元“问学宏博,为诗文飘逸俊丽”,有《麟洲存稿》若干卷,可惜没有传下来,只有片言只语见于家谱等文献。尤工书法,隶、篆、草书均擅长。“其草书,士夫家多以为珍玩。张都谏弘谓其字画遒劲,匪特临池之功,抑亦正气随寓而见也。”(549)这样的评价是不为过的。张都谏弘,即都给事中张弘至,为华亭书法家,擅长草书。 杨茂元孝友天至。“凡往吊有丧者之家,虽数十里不烦。其饮食,岁遇祖父母、父母讳辰,必斋素终日。丧祭悉遵家礼,成(杨)文懿未就之志,与碧川拓始祖及五世祖墓地,树碑益田,以时享之。从弟二人,蚤失怙恃,抚爱周至。长求分异,乃垂泣,谕以长策,不可回,以文懿所遗田若干亩与之,仍岁给俸余,以为常。贵州有吏单兴者,邻邑人也,故窘不能还,妻子号诉,携之抵其家,道里之费弗计也。其义举懿行类此。”(550)在西杨,至清中叶,尚存长公大司寇第。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名盖东南:景泰至正德间的杨氏10:http://www.yipindushu.com/jiaoyuweiben/4230.html
推荐文章
09-11
1 《镜川杨氏宗谱》的编纂109-11
2 杨守阯的诗文09-11
3 科举与近世家族隆替09-13
4 正能量语录大全集,激励你奋进09-13
5 【名利如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