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八年(1495),升翰林侍讲学士,主考应天府乡试。作《奉命主考应天乡试》:“论秀奉丝纶,南畿有凤鳞。行将入吾网,献作禁园珍。”(407)
弘治九年(1496),署翰林院事,主修《玉牒》,并教授庶吉士。作《被旨掌院事,修玉牒,教庶吉士,屠太宰赠以诗,次韵答之》:“玉署承恩愧菲才,金章斗大手亲开。增修帝纪千年历,疏析天潢一派来。教有英才真是乐,文非狂简若为裁。青宫少保诗成后,东壁增光籍上台。”(408)
这一年四月,发生了传奉官谢恩与科道官廷杖两件怪事。杨守阯写信给同年兼亲戚、都御史屠滽(1440—1512),称:“今月十三日早朝,鸿胪寺奏引传奉官谢恩者至四十余人。及午刻,锦衣卫逮捕科道官,廷杖者至六十余人。一日之间有此二事,非小变也。士论咸谓三原公在,必有论谏,今四明公亦有意乎否邪?天下之士所以责望阁下者重矣。……阁下及今犹可一救,非惟救言官也,救国体也,亦阁下所以自救,以塞天下之责也。若夫传奉之事亦未有所论列,岂遂已乎?抑有所待乎?伏望阁下思圣天子所以信任之笃,士大夫所以责望之重,无使忠谏之路塞而侥倖之门开,天下幸甚!”(409)屠滽接受了杨守阯的建议,上报皇帝,科道官得释放。
弘治十年(1497),修《大明会典》,充副总裁。这年大计京官,杨守阯时掌院事,言:“臣与掌詹事府学士王鏊俱当听部考察,但臣等各有属员,进与吏部会考所属,则坐堂上,退而听考,又当候阶下。我朝优假学士,庆成侍宴,班四品上。车驾临雍,坐彝伦堂,视三品,此故事也。今四品既不与考察,则学士亦不应与。臣等职讲读撰述,称否在圣鉴,有不待考察者。”诏可。学士不与考察,自守阯始(410)。 弘治十一年(1498),东宫太子(即后来的武宗)出阁,杨守阯随往侍讲。这段时间是杨氏家族为官的鼎盛时期。《次韵寄守隅郎中》称:“高坡巷里向南衙,轮奂新修也自华。”(411)兄弟间也相当亲,《次韵奉大理家兄》称:“亲如鲁卫仕华衙,情似韩维念子华。……何幸一门蒙帝渥,瀼瀼露重紫荆花。”(412) (5)南京吏部右侍郎 弘治十二年(1499),升南京吏部右侍郎。杨守阯作《升南吏部侍郎有作》:“两京游宦二十余,六十里霜鬓已疏。黄纸除书腾彩凤,青氊旧物佩金鱼。……圣德如天恩似海,涓埃图报欲何如!”(413) 南京官事颇简,杨守阯得沉潜于学。自号“乾乾叟”,作《乾乾叟》,称:“卦位乾居南,卦象乾为天。叟为南天官,进修日乾乾。”(414)弘治十三年(1500),署南京兵部事。以星燮,协府部人员,杨守阯上《条省陈言疏》,条陈五事,皇帝高兴地接纳了。 弘治十四年(1501),署南京国子监事。时祭酒刘震卒,诸生乘机改易簿书,以规速进,杨守阯悉为更正,但也没有处理作弊者。勤者劳之,惰者勉之,贫不能存者厚给之,士皆感德。譬如祝允明,就十分感激杨守阯的赏识。 杨守阯十分关注屡试不中的祝允明,称:“始吾在史馆,见所叙上武功遗事者,赏之,询而知为子笔,谓武功之有孙也。继望子来以显而屡失之,后喜子举于乡,庆吾王先生之得人已。复寂然,第春试,辄从榜录觅子名而不得,知其滞矣。”又说:“比岁之闻,则或谓子崇饮,夫过必勿惮改行,必求副文名,必欲协实,年弥长则见弥定,子必力勉之。”(415)这让祝允明既激动又惭愧。 弘治十四年八月,朝廷同意杨守阯回宁波省墓。自从外出做官以后,他已经17年没有回宁波了,思乡之情可想而知。到宁波以后,他先到了城内的新家。杨守陈三兄弟分家以后,杨守阯的家人首次到城内建立新的住所,在日湖东的采莲桥建立了大冢宰第,立兄弟尚书坊。新宅的修建,杨守阯学生、太监张和帮了不少忙,助以木石。田产不满三百亩,聊足以充子孙糊口之资。作《到家喜入新第》四首,第一首称:“几度思乡假寐还,今归真得到家山。帆樯风正舟来驶,鼓角城深门未关。秉烛对人犹似梦,举杯留客且怡颜。……”(416)第二首称:“曾将奏疏入金銮,敕赐园廛廿亩宽。苟合苟完成此室,爰居爰处咏干墙。……欲作休休亭自逸,君恩未报敢求安?”(417)第三首称:“新居门瞰日湖边,一脉南来自碧川。爽垲更新齐相宅,清寒依旧广文毡。无何文字五千卷,有此辛勤三十年。歌咏落成贻后世,能师吾俭是为贤。”(418) 除了祭祀的祖先,他也祭祀了外公、舅舅与老丈人全直道。《祭外祖张公并舅氏墓悲感有怀》称:“栎社桥名宝佑桥,外家营构自前朝。当时九世簪缨族,今日孤坟楮币标。庙同故居他姓得,渭阳哀思我心焦。欲如靖节书公传,故老相传事几条。”(419)由此可见,杨守阯外公家在栎社的宝佑桥(今属栎社村),到弘治年间,已经衰落,连故居也为外姓人所得。他想替外公作传,但事迹已经渺茫。《祭外舅直道先生全公墓》:“好古常称直道民,平生诗酒乐天真。游心鸟迹工书篆,寄兴梅花为写神。泰岳一峰颓已久,佳城千载见无因。馆甥久作洲客,今日归来荐藻频。”(420)由此可知,其岳父人称直道先生,喜欢诗歌与书法,也喜欢饮酒,可见是一个文化家庭。 弘治十五年(1502)七月回到北京。当时《大明会典》已经修了六年,尚无法定稿。内阁奏请杨守阯任《大明会典》总裁,他作《史馆述怀》:“奏绩遥趋凤阙来,岂知留却在麟台。三长殊愧古长史,再命仍叨副总裁。东观每迎朝旭入,西垣频带晚霞回。自知裒拙勤何补,润色何资馆阁才。”(421)在史馆期间,杨守阯“精力阅书,未尝少懈”。另一总裁、尚书吴宽称:“顷以考绩至,内阁大臣以纂修会典事严奏留之,予每与共食,见惟立食已,辄操笔属草,其精勤如此。”(422)王鏊(1450—1524)作诗称:“东角门前十馆开,史家自昔总难才。病容野客随行入,远喜诸公取次来。气合每联朝食坐,事多长后午朝回。扬雄识字今谁及,疑义须烦一一裁。”(423)由此可知,杨守阯非常尽责。前后花了五个月时间,《大明会典》成稿。记载精详,为人称道,人称他是“杨太史”。 弘治十六年(1503)三月,杨守阯想回南京吏部。有人出主意,称:“六年未就之书,成于五月,功亦伟矣。留此月余,柄用可待。”杨守阯坚决不干,认为用不用取决于命。五月,吴宽升礼部尚书,杨守阯迁左侍郎,加俸两级,复旧任。时人有“功同报异”之讥,杨守阯作诗称“五月辛勤图要地,三秋依旧做闲官”。别人作诗称“荣枯原不关心事,只竭忠诚愧素餐”(424)。 弘治十七年(1504)元日,作《甲子元日》:“去年正月候朝参,此日瞻天北斗南。新喜岁华逢甲子,早传家事付丁男。避贤未许六旬九,祝圣惟呼万岁三。重禄坐叨无以报,伐檀每诵不胜惭。”以疾请老,不许。六月,杨守阯奏,南京宝源局当铸弘治通宝二千五百六十六万,所费不少见。今灾伤特甚,乞暂停铸造。皇帝同意,命量减原数三分之一(425)。 杨守阯作为南京吏部侍郎,考察南京诸司官属,去取当乎人心(426)。 (6)激流勇退 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孝宗卒,武宗即位。杨守阯草时政疏,言十事,“极严毅,不为时讳”。都宪彭泽造访,读后以为不合适,烧了奏稿。杨守阯说:“吾既不能致身以事君,乌可苟禄以居位耶?”下定决心辞职(427)。五月,父亲遗稿《梅读稿》刊成。六月,年七十,以六年考满,病不能赴京,乞休。杨守阯退休决心相当强,六月上乞休奏章以后,就动身回宁波了。六月九日,按照三品赠官可立神道碑例,得替父亲重立神道碑,作《赠南京吏部右侍郎先府君神道碑》(428)。八月,覆诏,升南京吏部尚书,致仕(429)。十月,收到诏书,杨守阯作《诏晋升吏部尚书致仕》诗,称:“礼年登七合投,况复衰颜病已侵。再疏陈情归待报,九重恩命愧难任。崇阶进蹑尚书履,厚蓄何须季子金。林下清风贫亦乐,不忘忧国老臣心。”(430) 他治《易》出身,对《易》经理解相当深,“乾之与时偕行,蹇之见险能止”两句话对他影响深远。退休以后,因脚有点小病,复号“蹇蹇翁”,作《蹇蹇翁》:“昔号乾乾叟,今称蹇蹇翁。时行乘道泰,险止戒途穷。落落王臣节,飘飘逸士风。衰年惟玩易,无复梦周公。易称山上水,我病遂加蹇。且足归田乐,何愁行露难。蓝舆来靖节,故步失邯郸。杖立浮云外,乾坤纵大观。”(431)这可见杨守阯退休后的洒脱心态。 弘治年间,与翰林出身的南京吏部尚书倪岳、户部侍郎郑纪、礼部侍郎董越、祭酒刘震、学士马廷用,“相与醵饮,倡为瀛洲雅会,会必序齿”(432)。 正德三年(1508),刘瑾(1451—1510)窃政,夺杨守阯新封的南京吏部尚书秩。杨守阯退休回家时,有积俸四百金,本来准备分给两个儿子。不意,从兄杨守随为刘瑾罚输米千二百石,苦于无从筹措,杨守阯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其夫人有点不悦,杨守阯大怒说:“兄弟急难,岂暇顾其子耶?”(433)事后,杨守随想以自己的产田还杨守阯,杨守阯坚持不要,称:“患难相恤耳,岂望报乎?”(434)由此可见杨守阯兄弟之谊。正德五年,刘瑾败,杨守阯官复原职。《林木养高》诗称:“平生林下拥皋比,笑看鹓雏集凤池。锦诰已承明主赐,云山还系故园思。鸿飞碧汉凌尘坌,鹤向青田啄玉芝。老眼静看人世事,夕阳亭外几枰棋。”(435) 做事认真,是杨守阯的一个特点。他敬恪不懈,讲究礼节,态度严肃。“善善恶恶,则又不少假借也。……凡辞受,一以道义而不苟。”平时写文,亦必端坐,用楷书。人问其故,他回答说:“敬不可须臾忘也。”正德初年,屠滽重新出山,杨守阯、杨守随、宁波知府褚圻送行,屠滽准备告辞。杨守随说:“亲家少留,余备一小羔,置酒于高桥章宅,少伸别意。”褚圻半开玩笑地对杨守阯说:“五老先生是小羔,八老先生想是小羊也。”杨守阯听后,将“小羊”误听为“小杨”,很不高兴地教训道:“先兄镜川发解浙闱,予后忝继之,人皆呼予为小解元。及先兄为学士,人亦呼予为小学士。先兄后为吏部侍郎,人皆称予为小侍郎。未闻以‘小羊’呼予者,禇公何以有是言耶?”结果,没有终席就回家了。第二天,禇圻带领诸属上门谢罪,杨氏并不领情(436)。这个故事,反映出杨守阯一本正经的为人风格,这正是传统官僚的不苟言笑形象。 杨守阯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这种大公无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事务上,只有公义,没有私利。“若义有不可,辄怫然,终莫能夺。”有一次,弟子、御史张承仁巡按到宁波。到宁波以后,乘着夜色,先谒访杨守阯。结果,杨守阯不买账,说:“御史未谒庙,何先枉临?”张某屏退左右,悄悄地说:“恐有所赐教耳。”杨守阯正色说:“疑老夫以事相干,岂待我意耶?”于是,默不答,张某惶恐而去(437)。在钱财上,不敢积财,稍有钱财,即救助别人。“性好施与,不事积蓄,周人之急,不遑恤家。”(438)成化十六年七月,乡人倪应奎(光)为了儿子应试,向杨守阯借了二十两银子作为路资。后来儿子死在外面,其父倪应奎替儿子还债,杨守阯坚决不要,说:“汝衰老穷独,我当恤之,而复取之,非义也。”(439)正德四年,侄子杨茂仁卒,临终遗言,要求葬在杨守阯预先准备的城南祖关山墓地,杨守阯也满口应承了,且写了墓志铭。杨守阯儿子要求补差价,杨守阯坚持不同意(440)。一直到正德六年九月,仍在救助别人。这月,同年朋友牛正郎的儿子从南京来宁波,生活十分狼狈,杨守阯问夫人钟氏家中还有什么值钱东西否?钟氏说:“顾家无余物,惟妾簪珥尚余数金,可以助之。”杨守阯当即决定把簪珥给了牛氏。临终前,杨守阯说:“吾仕宦虽久,而家无所遗,特患汝辈无以为计耳。”(441)死后,家人向从侄孙杨美珩借了二十两银子,才办了丧事,可见杨守阯家中经济之拮据。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名盖东南:景泰至正德间的杨氏6:http://www.yipindushu.com/jiaoyuweiben/4207.html
推荐文章
09-02
1 有什么晚安的句子09-13
2 正能量语录汇编,点燃希望之火09-02
3 2025年度最经典晚安句子09-13
4 正能量语录大全,给你精神鼓舞09-11
5 杨守阯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