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自己赋予自己“利”与“名”两大欲望。因为有“利”欲,人才不会忘记创造财富这个头等大事,不会在懒惰的支配下面对贫穷无动于衷,也因为有“名”欲,人才不会甘于寂寞,他们一定会穷尽自己之所能,在历史的烟尘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创造千秋伟业。名与利乃是自然和社会赋予人的神圣欲求,是推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锁住人类的枷锁。人类创造了自己的追求,又被自己的追求所创造。
富有和尊贵是人人所希求的,但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手段取得,君子就不会去享受;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是不会摆脱的。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说:“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意思就是说,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才是君子的作为。然而,即使有人品德高尚,做事光明,还会为富贵所累,为匆忙追求的名利所迷惑,以致坠入了无底的深渊。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但是他依旧很努力地生活,即便是无处栖身也仍然每天快乐的生活,奋斗着。道悟禅师得知后,就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龙潭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 “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 “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根本没烦恼觉悟之眼看起落人生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龙潭虽然年少时很贫穷,但是他依旧积极努力生活,并为之努力,他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尤其是当他为了感谢道悟禅师,而每天送去的饼,都是他不畏贫穷的表现。而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摆脱贫穷的阴影而继续努力生活,此时的他虽然物质是贫穷的,但是精神却是丰富的。
孔子说: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我们的道德教育在古代就教育我们的国民要营造一个让心灵有皈依、让灵魂得安宁的绿色精神家园,摒弃物欲横流、见利忘义,并将其做人立世的根本作为固定的内容,并使之内化为国民的人格信念,一生坚守不弃。而在物质极为丰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不少人却忘记了古人的恪守之道,遇到了利益问题、金钱问题,人的精神反而极容易产生烦恼,造成精神的崩溃。yipindushu.com
一个青年因为他工作勤奋、表现突出,所以老板很信任地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而他更是用心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
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就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青年邀请这位同样长着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商共进简单的晚餐。饭后,几个盘子都被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个小笼包。他对服务小姐说: “请把这两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外商轻声问他: “你受过什么教育?”他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父亲去世后,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 ‘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行’……”听完,外商满含温情,他端起酒杯激动地说: “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说着立刻就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青年人签合同。
在外商面前将剩菜打包,有的人也许会认为那是件很丢面子的事,认为这样就是一种穷酸的表现,一点也不大气。可是,真正能打动人的就是这个保持本色、不矫饰的内心。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有一颗坚强而认真的心,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才是自尊自爱的最高境界。
【智语】
看淡富贵与贫穷,富贵也不铺张浪费,贫穷更不计较所得。其实,人除了物质上的生活,还有精神上的生活,社会上极大多数的人都以物质的丰富为目标,当做是人生所追求的幸福和快乐,可是反而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富贵与幸福,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http://www.yipindushu.com/caijingchuangfu/20739.html
推荐文章
09-20
1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09-18
2 【天空和大地】09-11
3 【十度人生 ·厚度日子再难过, 也要认真过】09-18
4 停下来静心思考09-03
5 关于我们哲理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