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出口让西方世界感到那么困扰?”每一个日本来访者都会这么问。“德国的出口更多,它们的贸易顺差也在迅速增长。”但这里有一点不同,只是日本人忽略了它。德国出口的制成品确实比日本多:只有美国的出口比德国高。但德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制成品进口国——还是只有美国的制成品进口量超过德国。相反,日本人却只是拼命卖,他们不买。他们搞的是“敌对性贸易”。
18世纪最初的世界贸易模型——是亚当•斯密提出的——假设了一种补偿性贸易:温暖而干燥的葡萄牙销售红酒,从寒冷而潮湿的英国换回羊毛。双方都购买的是自己国家不出产的东西,卖出自己拥有理想生产条件的东西。在这样的交易中,只有赢家,没有输家。
但到了19世纪中叶,国际贸易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变成了发达国家之间展开的“竞争性贸易”。双方都向对方购买同样的、自己也擅长生产的产品。这样一来,美国就同时成了世界最大的化学品出口国和进口国。按人均计算,瑞士既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和纺织机出口国,也是最大的进口国。德国出口的汽车比日本更多(包括卡车和大型公共汽车),但德国每卖出5辆汽车,就会进口3辆。在竞争性贸易里会有输家:比如美国——或德国、英国、瑞士的纺织机制造商,如果其技术较差,生产的产品较贵,就可能被国外竞争者更先进的技术、更便宜的产品赶出市场。但从整体上来说,在竞争性贸易中每个人都有所得:不仅消费者得到了好处,那些互相竞争的产品生产者也被迫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使资源和利润达到最优化。实际上,在竞争性贸易中,某行业的外国竞争者往往也是这一行业中最好的客户。
但在敌对性贸易中,双方都会受到损害:买家立刻遭受损失,而卖方的损失,则会出现在未来10多年内。 在敌对性贸易中,卖方国家的产品替代了购买国制造商生产的产品,却不从后者的国家购买任何补偿性产品。这样,买方国家的制造商就无法开辟出可替代的市场,也没有创造出购买力。由于买方国家的制造商没有获得补偿性销售,它无法获得所需的资源,加速工厂或生产流程的现代化,或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因此,在敌对性贸易中,卖方获得了多大程度的成功,它就在多大程度上削弱了买方的产业和经济实力。如果卖方获得了彻底的成功,那它最终将彻底毁掉买方国家的工业。比如,12年前,美国有十多家生产铲车的厂家,现在却一家也没有了——甚至连一条装配线也没有了。在家用电器方面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如磁带录像机以及很多车床和半导体行业都是这样。而这又意味着,买方国家的消费者最终也会受到损害。作为生产者,他的收入下降了,这足以抵消他作为消费者获得的低廉价格的好处。实际上,敌对性贸易的结果——不管人们是多么地无意——非常类似经济学家和律师所谴责的“掠夺性价格”(predatory pricing)所带来的结果。所谓掠夺性价格,就是把价格定得很低,用以打垮竞争者,建立垄断地位。 可是,在敌对性贸易中,卖方国家最终甚至会比买方国家损失更为惨重,而且它将完全无法避免这种损失。卖方国家在买方国家的报复行动中全无招架之力。它无法采取停止进口的反报复措施:因为它从未进口过。自然,日本是美国农林产品的最佳消费国之一,但尽管美国农场主的政治力量依然很强大,美国的初级产品出口量却在该国总出口量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小,因此不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而且它们的地位至今仍在稳步下降。毫无疑问,美国完全可以不进口日本的制成品,而且付出的代价微不足道。西欧同样如此。但如果无法向美国出口工业品,日本必将面临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失业率将高达两位数。 从财政上来说,敌对性贸易的卖方也注定失败。它会完全收不到款。毕竟,买方必须要有收入才付得起款,也就是说,买方必须收到自己作为卖方所得的款项,才有能力支付货款。而敌对性贸易关系中的卖方,也即光卖不买的一方,最终会发现,它给出了自己的商品,但收货人却毫不欣赏它这份人情。 日本现在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剩余流动资金,与石油输出国组织曾有的不相上下,并且很快就会超越后者。日本的银行持有6400亿美元的国外资产,而且几乎全都是现金或短期证券(如美国国库券)的形式。这一数字是日本贸易所需的好几倍,可用于支付6年的进口,而无须出口赚一块钱。在经济史上,唯一可堪与之比拟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后的美国贸易顺差,当时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经济机能健全的大国。这笔盈余,要么用于进口商品——这是日本人不愿做的;要么捐赠出去,就像美国在马歇尔计划期间做的一样;要么就会被人拿走。当然,日本人还可以继续积累更多的盈余,但这只意味着他们借出了更多永远也得不到偿还的贷款。到最后,坏账只能一笔勾销。 到目前为止,日本是唯一搞敌对性贸易的国家。虽然日本并不是故意要这么做,然而,敌对性贸易是日本传统国际贸易政策的必然结果——顺便提一句,这种方法在日本处于追赶他国的阶段是十分有意义的,直到1965年前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可是现在日本的邻国韩国,也在推行敌对性贸易政策。 目前,为了纠正敌对性贸易带来的不平衡状态,人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未来的若干年里,我们不仅会听到大量“自愿限额”的议论,也会听到不少关于“日本人搞倾销”的言论。日本人,特别是日本的汽车制造商,正迅速把其生产转到美国和西欧境内,以此抵消反日措施。但是——顺便说一下,日本人对此还全无意识——对买方国家来说,这仍然被视为是一种掠夺性行为,因为它替代了买方国家的生产商,而这些生产商,在日本的敌对性贸易中首先遭到了损害,甚至被其搞垮。把生产转到买方国家——除非同时从该国进口——只不过是一种聊胜于无的做法。更有效的办法应当是组建“联合生产企业”,买方国家的制造商作为转包商或合伙人为卖方供货——这类似于波音公司把一种新型商务飞机30%~40%的研发和制造工作打包给了日本公司;又比如英国的劳斯莱斯为美国飞机提供发动机,美国制造商再把飞机供给欧洲的航线。然而,到目前为止,日本人一直在抵制“联合生产”方式。他们还可能从美国银行手中接管向发展中国家的“疑难贷款”,从中牟利——纽约和华盛顿正开始讨论这件事,但目前为止一切都在暗中进行。 然而,除非日本人主动采取措施,消除敌对性贸易带来的最坏结果——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试图改进这一问题,他们甚至完全不承认这一问题的存在——美国很快就会采取政治措施来制止,至少是限制敌对性贸易。西欧已经在保护自己免受敌对性贸易损害方面走了很远,尤其是对日本制造的汽车。美国必然会如法炮制。到目前为止,总统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但只要国内经济出现一丁点的低迷,失业率有一丁点的增长,国会就将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贸易保护措施——并且获得广泛的民意支持,而且,保护性提案从来就不会少。 有必要停止,至少是限制敌对性贸易。但这么做也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危险,给美国的经济和美国的制造业带来更大的损害。目前讨论的提案——比如有人向众议院下属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议案,要求限制外国制成品的进口,除非其中包含30%~40%的“国产成分”——都没有区分出竞争性贸易和敌对性贸易。它们都是一刀切的贸易保护主义,要求制裁所有的进口制成品。对于那些从我国购买产品的国家而言,此举会严重损害,甚至摧毁我国对其的出口,也就是说,破坏对我国竞争性贸易伙伴的出口。欧洲人立刻会给予报复。而我们所有健康发展的行业——可能占了我国经济基础的3/4——都依赖对欧洲的出口,甚至可以说是以此生存:从飞机、分析仪器,到生物医学、药品、计算机,到化学品、机器人、电气产品和软件。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对付敌对性贸易这一恶疾,而又不损害健康的竞争性贸易的方法——也许我们可以采取某种贸易限制手段,对那些只向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出口制成品,而进口的同类产品却达不到自己出口价值50%~60%的国家加以限制。 日本人坚称,他们的产品比我们自己的更富吸引力,这并不是他们的错。他们的出口能力强,仅仅是因为他们工作得更努力,在设计、质量、价格或服务方面干得更好。这些说法从总体上来说是对的——在很大程度上,“日本公司”只是西方人臆造的产物。但它和我们正在讨论的问题没什么关系。西方人不可能长久容忍敌对性贸易,虽然它并不是蓄意的,但它带来的结果却是在损人利己,而这种做法必定会弄巧成拙。 [1986]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敌对性贸易的危险: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7106.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经典语句的精神力量09-12
2 埃丝特的故事09-12
3 经典句子:情感的绽放与智慧的闪耀09-12
4 经典句子:感悟万物的智慧之言09-20
5 【不耻下问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