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几道重要关卡,顺利通过这些关卡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刘备的一生有三道重要关卡:一是28岁那年的桃园三结义,二是47岁那年的三顾茅庐,三是59岁那年关羽战死。
刘备一直没有机会,他很有雄心大志,但却始终无用武之地。在他28岁那年得到一个大好机会——黄巾起义。天下不安,自然就需要一些人来稳定局面,刘备于是趁势而起。如果没有黄巾起义,他可能就那样一年一年平凡地过日子了。刘备组织了义勇兵保护当地百姓,因为官府无力保护,老百姓只能自己保护自己,于是招募了很多乡员,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就是关羽和张飞。
关羽因为杀了一个恶霸,逃亡过程中碰到了志同道合的刘备,就投入了刘备的阵营。张飞很会经营,如果活在现在,他一定会成为中小企业协会的理事长。关羽、张飞都武艺高强,又讲义气,于是刘备和他们结拜为异姓兄弟。桃园三结义对后世帮派组织的影响非常大,几乎所有帮派结拜的时候都会拜关羽,因为“忠义”对帮主非常重要。
刘备三兄弟在磨难中见真情,人与人之间的交情,如果没有碰到生死磨难,真不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刘备三兄弟经历过苦难,才能情同手足。刘备完全像个大哥的样子,其实他心里知道,自己打不过关羽,也不如张飞会赚钱,只能做出大哥的风范,该骂的时候骂,该赏的时候赏,该安慰的时候安慰。刘备从小不太爱说话,很少用语言去鼓励人,都是用行动来表示关怀的。他们一起出去的时候,刘备都会主动替张飞整一整衣服,就是这么个小动作,给张飞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桃园三结义是刘备一生成功的起点,给刘备带来很大的好处,但也变成沉重的包袱,最终导致刘备的失败。 这三个人,一个有理念,一个有武艺,一个有财力,慢慢就结合成一个坚强的核心团队,慢慢成长。他们的成长过程很艰辛,不像其他人有人提拔,有人赏识。 得到关羽、张飞以后,刘备的声势完全不同了。刘备绝对打不过关羽、张飞,他的胜利是这两个弟弟帮他赢得的。刘备没有很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同样打胜仗,当时跟他功劳不相上下的孙坚得到的报酬就比较高,他的报酬就比较低,只给了他一个安喜尉的职位。这个官他当得很不顺心,也因为不顺心,才有了后面的发展。如果这个官当得很好,可能最后刘备会变成曹操的一个幕僚了。 投曹操:逆境求生等待转机 吕布跟袁术夹攻徐州,刘备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曹操。刘备最不喜欢曹操,去投奔他实在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到了曹操那里,他得到了一生中最大的荣誉,那也是他充实自己的最好机会。曹操推荐刘备见汉献帝,汉献帝那时候很怕曹操,刚好来了一个宗亲,就算只是关系疏远的皇亲,他也马上认了这个皇叔。于是刘备就得到“刘皇叔”的崇高地位,得到豫州牧的官职。曹操还跟他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话传出去之后,人们对刘备更是不敢小视。 一个人最怕的是人家不把你当对手。有人把你当对手表示你有分量;没人把你当对手,也就是没人看得起你。刘备开始受到重视就是因为曹操捧他,当然曹操捧他并非怀有好意。当时人跟现在人的想法不太一样,现在要整谁,就拼命打压谁;当时要整谁,就把他捧得高高的。我以为,如果你是老板,倘若看不上某个员工,可以一直给他升职,升到他自己觉得不安的时候,他就会自动走了;打压他,他反而容易反弹。 曹操是个野心家,满身政治细胞。孙权一生没有远大抱负,只求自守,最后却守不住。刘备有抱负,人穷志不穷。我相信一个人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刘备从小就要中兴汉室,一个人做事最要紧的是要有一个正当招牌。刘备很聪明,一下子抓到一个金字招牌,只是他一开始还不知道该怎么应用。 一个人的优点就是缺点,缺点正好也是优点。刘备的优点是仁厚,也因为仁厚,所以显得有些软弱。曹操心狠,所以他显得非常有魄力。软弱的人喜欢哭,刘备的天下也是哭出来的。现在也有很多人的“天下”是哭出来的,不要小看“一哭二闹三上吊”,用得好就是最好的武器。 如果把刘备、孙权、曹操作个比较,从中就可以看出每个人的特性,我只承认有特性,没承认有优点、缺点。孙权优柔寡断,几次想投降,又都心不甘情不愿,所以一生都很挣扎。刘备一直失败,直到最后找到了向西南发展这一条路,也因此把西南开发出来。否则始终在中原扯来扯去,中国的版做不大。所以胜有胜的道理,败有败的原因。我常劝很多人胜了以后要想为什么胜,败的时候要想为什么败。 曹操是虚情假意,如果刘备也想虚情假意,那绝对不如曹操做得好。曹操再坏,也是真小人,真小人要比伪君子强。一个人最好不当小人,如果当了小人,宁可当真小人,千万不要当伪君子。 207年北伐乌桓取胜之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次年决定南下打荆州。刘备知道自己根本不堪一击,自叹这辈子大概没什么希望了。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往往在最危急的时候会出现转机。 三顾茅庐:用行动证明求贤若渴 刘备第一次要去拜访诸葛亮的时候,关羽、张飞很忍耐地陪着刘备一起去了。刘备第二次要去拜访诸葛亮的时候,张飞就很不高兴,说自己去就好了,直接拿根绳子把诸葛亮绑来就行了。刘备心想:把他绑回来,他还会为我所用吗?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连关羽都不大高兴了,他认为诸葛亮是个吹牛的人,一个年轻人能懂什么?但是刘备对关羽说“不要坏了自己的大事”。 刘备直接去拜访诸葛亮,其实并不算最高明的方法。如果当时刘备采取的是另外的一套方法,后面会更顺利。他完全可以把关羽、张飞找来说,我们三兄弟都很卖力,为什么到今天一点地盘都没有?我想不通。聪明人要会自己装笨,让别人显得聪明。张飞就会说,我们碰到的人都怎么怎么样。刘备说,你骂得好,但是骂了半天也没有用,那些人根本听不到,事情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关羽会说,我跟三弟武功好,但是脑筋不行。刘备再说,怎么会呢?我们文的武的都有。尽量让关羽跟张飞发现自己的弱点,让他们说,自己只会打仗,没有好的军师,应该赶快找个好军师。刘备顺势再说,找了也没用,万一我辛辛苦苦地找来,你们都不听他的,怎么办?他们肯定会说,我们保证,只要大哥请来军师,我们一定听他的话。然后再三个人一起去请诸葛亮,这样关羽和张飞对诸葛亮的态度就会完全不同。 凡事先经过彼此的交流非常重要。现在是个“快餐时代”,什么事情都要快,这非常不好。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还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得好,进行起来也会更加顺利。刘备去拜访诸葛亮,两个弟弟都不太高兴,他们觉得好像刘备心里只有诸葛亮重要,他们不重要。刘备事先没有考虑到他们会有这种反应。刘备能去拜访诸葛亮,这已经被世世代代传为美谈。因为每个时期都有很多诸葛亮,可惜能够做到三顾茅庐的刘备却不多。 做到让人家来请的,才是真正的人才。很多人喜欢“自我推销”,这并不能说明你是人才。什么时候能够把求人变成不求人,层次就完全不一样了。刘备当时最起码也是豫州牧,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有一些名望,仍然愿意三顾茅庐去请一个年轻人,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实隆中对真正厉害的是后面部分,将来时机成熟了,分两路去打曹操。如果只求三国鼎立,那诸葛亮目光也太短浅了,目标也太小了。诸葛亮的整个策略是要统一全国,不是三国分立。但是后来他没办法实现目标,我想这是诸葛亮的遗憾。对此,他并没有抱怨,他始终相信孔子的话:“尽人事,听天命。” 现在经常听说有人得忧郁症,动不动就想不开,都是因为不懂“天命”。世界有它的自然定律,一个东西跌到谷底之后一定会往上走,走到一定高度也一定会往下走。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要接受这种变化。 美国人看到一座山,会开一条隧道过去,这是破坏自然环境的做法。日本人看到一座山,会拼命爬过去,所以很劳累。中国人看到一座山,会先观察,如果山边有缝,就从缝里钻过去。不必开隧道,也不必爬山;不破坏环境,也不使自己太劳累。这就是圆滑的处事方法,要尊重自然规律。 一个人如果不能快乐地过日子,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不辞辛苦又怎么样?做人本来就应该快快乐乐的。所以我常跟年轻人讲,如果觉得读书太累,就表示你不适合读书。 我很佩服我爸爸,我爸爸从来没有要我一定读书,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反而跟我说,得到60分的人最了不起,有本事让每科都考60分就够了,考那么多分又不能当饭吃。这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学校里把脑袋都塞满,走出学校反而什么都学不了了,只有留下空隙,才能不断成长。凡事想开一点,不要太执著,这样才容易过得快乐。 刘备把诸葛亮请出山,听到的是一个完整策略:前半段是联合东吴抵抗曹操;后半段是兵分两路,一路从西往北走,一路从东往北夹攻曹操。更了不起的是,刘备愿意把所有事情都委托给诸葛亮,自己不管。有时候我们甚至觉得好像刘备并没有在当领导,都是诸葛亮在领导。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以后,刘备并没有马上给他安排职务。因为他没有任何功劳,没有任何贡献,当然也因为关羽和张飞的压力。所以一开始诸葛亮只是刘备的私人顾问,后来他有了好的表现,才正式成为军师。这也是我们可以学的一招,看中一个人可以先请来当私人顾问,看他有没有好的表现,有了好的表现之后,再给他一个大家都认为合适的职位就顺理成章了。 老板把人才请来以后,要先告诉人才,有哪几个人对请他来是比较有意见的。我如果是“空降兵”,也会问老板哪个人将来会跟我过不去。我会去找那个人说:“如果早知道你在这里,我根本就不会来。你这样的人才在这里,根本不需要我,都怪我事先没有打听好。”对方会说:“你既然已经来了,就安定下来吧,不要让我担这个罪过。”我顺势说:“那好,我有一个条件,以后无论大小事情我都要请教你,你来教我。”这样那个人就不会再有意见了。 关键看你怎么设计这个过程,这样的“设计”不是坏事。“设计”好了,你会得到完全没有压力、非常愉快的生活方式。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桃园三结义:把握人生的重要关卡: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1092.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知识工人的管理:新的挑战09-12
2 经典句子:人生智慧的启示录09-12
3 管理环境分析的重要性09-12
4 经典句子,让你笑成神经病!09-12
5 婚前协议,为婚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