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句话是“有科学家之条理,而无其支离”。科学最要命的就是破碎到无法整合,这也可以说是科学存在的最大、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对于一个问题,你很难找到固定的答案,各种学说盛行,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各自也有各自的道理,显得支离破碎,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让人莫衷一是,痛苦万分。
七、有政治家的手腕
第七句话是“有政治家之手腕,而无其权诈”。你如果把“权谋”变成“诈术”,那后果就会很严重。“权谋”绝不等于“权诈”。你可以变化无穷,可以出其不意,可以尽情使用各种谋略,但绝不能存心耍诈,那就既违反了你立人的根本原则,也违反了道德,而无德者从长远来看,通常都是不可能取得长久成功的。
八、有军事家的韬略 第八句话是“有军事家之韬略,而无其残忍”。老实讲,军事家往往到最后都会认为战争就是要杀人,所以慢慢地就会有一点残忍的倾向,会变得很凶狠,很恶毒。这往往不是他生性如此,而是因为长期在那种环境和氛围中受熏陶,已经形成习惯了。所以对于大多数军事家而言,他们自己就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去调整,去改变,以回归自己的善良、温和本性。但不管怎样,军事家的战略意识、远见以及胆识,等等,还是很值得我们一般人学习的,只是要坚决抵制其残忍倾向。 百炼终成钢 曾国藩为什么能把他成功的基础打得那么稳、那么牢,一定有他的原因,不可能没有原因。任何事情一定有它成就的因缘。根据我对曾国藩的了解与研究,我认为以下三点非常重要。 一、良师益友,遍结同人 在必要的时候,总是会有良师益友及时出现,适时地提醒他。人有时候是需要有人来点醒的。所以我们常常说“点他一下”“请多多指点”这类 话,因为当局者往往是很迷糊的。这不是谁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人看自己的事情经常看不清楚,而看别人的事情反而看得很明白。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一生中最好有几个好的老师,好的朋友能及时地给自己一些提醒。 唐鉴当初劝他出山,“眼下洪杨作乱,三湘正遭涂炭。南望家山,不胜悲念……”。郭嵩焘也说:“难得而易失者,时也。顺时而动……”而张亮基、罗泽南更了不起,张亮基自愿交出领导权,罗泽南则大方地把自己手中的一千名团勇,也就是打仗的人,交给曾国藩。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人拱手让给别人,一般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左宗棠更是咄咄逼人,痛骂得他无地自容,这就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下猛药”,否则是叫不醒他的。 除了良师益友的帮助,曾国藩自己还聚集了很多志同道合之士。因为他知道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的能力绝对赶不上集体的力量,所以一定要有人帮忙,才能做大事。比如当时非常有名的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都是湘军的主要人物,他们都是由曾国藩大力提拔,后来成为封疆大臣,真正的国之栋梁的。胡林翼甚至还超越了他,比他的职位还要高,可是他也不计较。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因为他有足够的雅量。他在这方面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第一,要能听真话,可以容纳不同的意见,不自以为是,不固执己见。这对一般人来讲,可能还相对比较容易,但对一个有权有势的人而言,却是高度困难的。我问大家,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是最早退化的?耳朵,而不是很多人所以为的脚。人一出生,耳朵就开始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对别人的话越来越听不进去,所以越老越固执。因为我们会以为自己有了经验,别人才刚开口,自己就会赶紧说:“不用讲了,我都知道,你其实根本不懂。”所以我建议年纪大的人都开放一点,多听听别人的话有什么关系呢?不要太性急,要平和一点,包容一点。 第二,要能与胜过自己的人相处,并向他们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以求不断长进。要做到这点也是很难的。曾国藩是不太懂谋略的人,大家不要以为他自己很会指挥,很会打仗。他打胜仗都是听谁的话?听胡林翼的话。胡林翼很会出点子。但是关键在于他作为一个领导者,他能听进去属下的话,大家都认为这样好,他就说“好,就这样办”。所以其实当领导的人不一定要样样精通,你只要协调能力高,会用人,并能真正用人,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就可以当好领导。而更为可贵的是,他还能放下身段,虚心向所有具备胜过自己的优势的人请教学习,这就是“不耻下问”。他只求自己获得实实在在的长进,而不在乎一般人所在乎的面子与虚名。 第三,要能扩大舞台,使大家都乐于共事。其实刚开始他也不太推荐人,认为推荐人就要负责任,何必给自己找麻烦,后来还是别人劝他,他才慢慢转变观念。把舞台扩大,用我们现在很流行的话说,就是“把饼做大”。让更多人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和他共同做事情,同时还要让大家很乐意一起共事,这就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领导人的人格魅力,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等。但有必要指出的是,这么做不是出于功利考虑,而是从人的价值实现角度出发。也就是说,之所以不断扩大舞台,壮大队伍,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主要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只是为大家提供正当方便的晋升途径,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这本来也是在上者的责任与义务。 二、刚柔相济,外圆内方 曾国藩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他很出色地做到了刚柔相配合。他告诉我们,为公办事的时候,一定要刚健倔强。曾国藩自幼受家训影响,“做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什么叫“刚”?“刚”就是倔强的意思。老实讲,曾国藩本来脾气也是不好的,他也很有个性,可他却能做到坚忍,这就证明他的意志力是很强的,“遇到任何挫折,我都坚忍不拔,我一定要突破它”。 他打仗的时候,皇帝会经常隔空指挥,叫他这样,叫他那样。那他有没有听话?他没有完全听话,这也就是说曾国藩并不是愚忠之人。前面提到他正带兵攻打安庆的时候,太平军把江浙一带全控制住了,咸丰皇帝让他撤出安庆,先把江浙收回,他就据理力争,最后终于使朝廷改变旨令。 这就告诉我们,为公办事,你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你该不听话的时候就是要不听话,你该坚持的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可是为私呢?争名夺利的时候,你就要谦让柔顺。为公要倔强,为私就要让,要柔,要退,要顺,要不与人争,不邀功。“有难先由己当,有功先让人享。”为人尽量谦虚谨慎,礼让低调,才不致处处树敌,才能不仅在官场如鱼得水,更能获时人尊重、世人敬仰。 适当的时候保持刚健,确实是必要的,但是千万记住,不可刚愎自用,刚健与刚愎自用完全是两回事。在京城的时候他刚得过火,因此遭受了很多挫折,才渐渐悟到“过刚易折”,那样自己受的伤害会很大,所以他就慢慢把刚转化成为刚健的意志。意志的确要刚,但是方法要柔,这叫“内方外圆”。一个人一定要内方外圆,“里面”方方正正,但是“外面”要做到随机应变,这样你才能够应付所有外来的变数。 58岁的时候,曾国藩当上了武英殿大学士,要知道,那是非常有社会地位的官职。他的儿子曾纪鸿当时考中秀才后,几次考进士都没有考取。我说这些的意思就是说,曾国藩其实完全可以利用他的势力,可以去走后门,可是曾国藩没有。他写信告诫纪鸿:“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让纪鸿考试之前不可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不可以送条子请人帮忙。其实当时很多人就是这样做的。但是曾国藩告诉他儿子,“这是你进入社会的开始,你一定要自重,否则的话,别人就会看不起你”。纪鸿没有考中进士,曾国藩就把他接到自己身边,亲自教他,坚持不走后门。 我想这也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好好反省的。我们现在很多人走后门,总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到最后,总是闹到所有人都知道。我对中国人研究了很久,我可以讲,中国社会是一个完全没有秘密的社会。什么事情最后都会让大家全知道。中国人一开口总是说:“你不要告诉别人。”对方马上会说:“我跟别人讲什么。”然后出去之后立刻告诉别人,这才叫中国人。他心里会想:“你叫我不要告诉别人,我就听你的?我要不要讲是我的事情。” 而且中国人都有一个非说不可的人。我跟你讲一件事情,你说“我绝对不告诉别人”。那你后来是不是故意要违背自己的承诺?不是,而是你回去碰到老婆,就会想:“别人都不应该知道,老婆应不应该知道?如果我连老婆都不说,将来暴露出来,老婆一问我事前是否知道,那我就完了,从此就信用破产了。”所以你就下定决心,任何人都不可以说,但是老婆一定要说。然后告诉老婆不要告诉别人,这是天大的机密。老婆说:“你说这话太过分了,我什么时候泄露过机密?”可是她一安静下来,就又开始想:“什么人都不应该知道,要不要让妈妈知道?”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告诉不可,不告诉他将来会闯祸的人。中国人是全世界对机密的传播最感兴趣的人,你越跟他说不要说,他越蠢蠢欲动,越是不说不行。 我觉得这其实是老天对中国人的好,因为这样就让机密永远无法存在,那就会让人不太敢做坏事了。中国是一个全民制衡的民族,因此我们不要有形式上的制衡。西方是要有形式上的制衡。可我们中国人呢?如果你当官,有人专门制衡你,你高不高兴?“这就表示你根本不相信我,你不相信我,那我干吗还对你守信用?”因此闽南语有句话叫“严官府出厚贼”,你管得越严,他花样越多,你不管他,他反而还没那么多事。所以我们现在的很多思路,很多做法,实际上都并不适合中国人的本性,因为很多思路大多是从外国搬过来的东西。 一般人都会做的事情,曾国藩当然也可以做,他可以说:“没办法,风气就是这样,大家都这样做,我如果不这样做,我儿子就会吃亏。”可是他始终坚持,吃亏就吃亏。所以其实当曾国藩的弟弟、儿子都是很吃亏的,因为他管得非常严,要求也异常严格。 那曾国藩是不是老好人?绝对不是。他认为“谨于小而反忽于大,且有谨其所不必谨者”。一个人如果对小事情就很谨慎的话,对大事情反而容易忽略掉,而且不该谨慎的也谨慎,什么事都谨慎,那最后就会慢慢发展到只求苟安,没有过错就行,而不求振作有为的地步。我们常说“抓大放小”,就是应该这样才对,大事情抓紧了,小事情马虎一点,其实没有关系。你如果样样都计较,那就没有人能够跟你配合了,别人最后就会只求保平安,只想着“多做多错,我何必呢?”了,那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就没有人才了。可见曾国藩自始至终都是在替国家着想,而不是替他们家族,更不是替他个人谋取利益或好处。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有科学家的条理: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0985.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管理热潮及其经验与教训09-13
2 为什么街道湿了,却没有下雨?09-12
3 经典句子,搞笑与深度并存的箴言09-13
4 发掘正能量语录大全的潜在价值09-12
5 经典句子:心灵的滋养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