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满足感,重设生命的次序推迟满足感,是自律的第一大原则。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基地内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实验人员给每个4岁的孩子一颗好吃的软糖,并告诉孩子可以吃糖。但是如果马上吃掉的话,那么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的话,就能吃到两颗。然后,实验人员离开,留下孩子和极具诱惑的软糖。实验人员通过单向玻璃对实验室中的幼儿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有些孩子只等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软糖,是不等者;有些孩子却很有耐心,还想出各种办法拖延时间,比如闭上眼睛不看糖、自言自语、唱歌、讲故事等,最终成功地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顺利等待了20分钟后再吃软糖,是延迟者。
在参加实验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家长及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不等者在个性方面更多地显示出孤僻、易固执、易受挫、优柔寡断的倾向;延迟者较多地成为适应性强、具有冒险精神、受人欢迎、自信、独立的少年。两者学业能力的测试结果也显示,延迟者比不等者在数学和语文成绩上平均高出20分。
其实,这同我们传统教育中的“先吃苦、后享乐”的观念是一致的。只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们常常因忽视这一观念而导致生活陷入迷茫之中。 李菁是某跨国公司的产品经理助理。最近半年里,她的生活乱七八糟,疲惫不堪却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于是,她找到心理医生,想让医生帮她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 她对医生说,她最近的工作总是做不完,每天到了下班时间都发现自己有一堆儿的活儿没干。每到周末,也总是因为有很多工作没有完成而不能安心过周末,别人休息了自己还在加班。并且,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最近一个月她几乎都没有休息日,无休止地加班,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医生问她,是不是因为最近的工作任务增加了。李菁无奈地说:“问题就是我仔细思考后发现工作任务并没有增加,我从3年前进这家公司做这个职位,一直到现在,工作内容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按理说熟能生巧,我应该越做越熟练,可现在却越来越感到吃力了。心里越着急就越慢,我都快急死了。” 为了找到问题的症结,医生决定为她做个测试。医生的问题是这样的:假设你现在在沙漠中旅行,很渴很饿,突然前面有间屋子,里面有个慈祥的老太太。她给了你一杯水,同时告诉你,你可以现在喝掉这杯水来解渴,但是如果你能忍着不喝,等她回来,会给你带来美味的饭菜。说完她就走了,把你自己留在屋子里。你一个人面对着手中清凉的水,会怎么做?李菁的答案是;先喝水,解决了当前的问题,别的问题随后再想。 医生问:“忍耐住暂时的口渴,就可以换来美味的饭菜。为什么还是喝掉水,却忍受饥饿?李菁愣了一下,说:“我好像没考虑过,我只想着自己不能渴死,喝下那杯水就不渴了。至于肚子饿的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吧。” 伴着测试的结束,医生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了。正如在沙漠中李菁选择喝掉水一样,在工作的李菁也有这样的倾向。在上班第一个小时内,她总是把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先完成,而在剩下的时间内,她则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总告诉自己会有时间来解决的。这样,最复杂的工作就被推到了下班时。于是造成了每天下班时总要面对一堆没有完成的复杂工作。一天是这样的,一周也是,她总会把一周中最棘手的工作拖延到周五,不得不做时,才在周末加班赶进度。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心理医生解释说:按一天工作七个小时计算,一个小时的痛苦,加上六个小时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小时的幸福,加上六个小时的痛苦划算。 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李菁调整了工作的顺序,不仅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坏毛病,而且工作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其实,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当问题降临的时候,我们总喜欢先处理那些容易处理的事情,我们潜意识里以为等待足够长的时间,问题就会消失。其实则不然,问题拖延的时间越长,非但没有消失,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反而会更大。 在很多事情上,人们希望很快有结果是本性,但同样有些人在明知道人的这一本性的情况下,能将获得满足感的愿望往后推迟露,这是一个人的智慧和毅力!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推迟满足感,重设生命的次序:http://www.yipindushu.com/shejiaorenxing/14363.html
推荐文章
09-03
1 6岁孩子如何提高社交能力09-04
2 95后的社交游戏09-03
3 4岁宝宝社交能力如何提高09-13
4 正能量语录集萃,点亮你的生活09-12
5 【信任自己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