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符合所有人的期望,势必失去某些人的尊敬,没有任何人可能取悦所有的人。
美国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因身为偶像明星,她必须努力维持大家喜爱的特定形象。然而这些形象并非真实的梦露,都是电影塑造出的魅力。于是,她为了维持这个形象,必须经常服用安眠药,导致精神衰弱,最后竟落得自杀殒命的悲剧而收场。
其实梦露的无奈,不就是许多人的心境写照吗?明明想爱,却裹足不前;明明不想做,却牺牲自己以迎合别人;明明伤心,但却仍要强装笑脸;明明满心愤怒,却不敢以真面目示人。 比利乔在《陌生人》这首歌中,生动地描述了我们是如何隐藏自己的——我们都有脸,却将它们永远藏起来;等大家都走光,我们才把脸拿出来,留给我们自己看……如果一个人戴惯了面具,就无法分清楚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我。等到保持本色,做强大自我的主人想要找回自我的时候才发现,在层层叠叠的伪装下,自我早已消失殆尽。 请问问自己,是否为了维护形象而压抑内心真实的感受,是否觉得自己很虚伪、很人工、很表面。请比较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与内心真正的感觉之间的差异。 其实生活中,获得幸福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潇洒地做自己,脱掉伪装。 人活在世上,所追求的应当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对自我的珍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是否实现自我并不在于他比他人优秀多少,而在于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的满足。只要你能够得到他人所没有的幸福,那么,即使表现得不高明也没有什么。在这方面,珍妮的做法就很值得学习。 珍妮有一天下午正在弹钢琴时,7岁的儿子走了进来。孩子听了一会说:“妈,你弹得不怎么高明吧?”是的,是不怎么高明。任何认真学琴的人听到她的演奏都会退避三舍,不过珍妮并不在乎。这么多年来,珍妮一直这样不高明地弹,弹得很高兴。 珍妮也喜欢不高明地歌唱和不高明地绘画。以前,她还自得其乐于不高明地缝纫,后来做久了终于做得不错。珍妮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不强,但她不以为耻。因为她不是为他人而活,她认为自己有一两样东西做得不错,其实,任何人能够有一两样做得不错就应该够了。 “啊,你开始织毛线了,"一位朋友对珍妮说,“让我来教你用卷线织法和立体织法来织一件别致的开襟毛衣,织出12只小鹿在襟前跳跃的图案。我给女儿织过这样一件。毛线是我自己染的。”珍妮心想,她为什么要找这么多麻烦?做这件事只不过是为了使自己感到快乐,并不是要给别人看以取悦别人的。直到那时为止,珍妮看着自己正在编织的黄色围巾每我们要内心强大星期加长5~6厘米时,还是自得其乐我们从珍妮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她生活得非常幸福,而这种幸福的获得正在于她不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是优秀的,而有意识地去索取别人的认可。改变自己一向坚持的立场去追求别人的认可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样一条简单的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内心接受它,并按照它去生活的。因为他们总是认为,那种成功者所享受到的幸福就在于他们得到了这个世界大多数人的认可。 一只小猫在追逐它自己的尾巴被另一只大猫看到,于是大猫问道;“你为什么要追逐你自己的尾巴呢?"小猫回答说: “对一只猫来说,我了解到,最好的东西便是幸福,而幸福就是我的尾巴。因此,我追逐我的尾巴,一旦我追逐到了它,我就会拥有幸福。"大猫说:“我的孩子,我曾经也认为幸福在尾巴上。但是,我注意到,无论我什么时候去追逐,它总是逃离我,但当我从事我的事业时,无论我去哪里,它似乎都会跟在我后面。” 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幸福无需寻求他人的认可,幸福完全是一种个人的感受。 每个人都喜欢站在舞台上受人拥戴,那会让人觉得自己身份特殊,高高在上。然而,大多数站在舞台上的人,为了维护既定的形象,往往都被迫戴上了面具,且在“假象”的遮盖下丧失了真性情,久而久之,甚至忘了自己是谁! 【宽容忍让;内心的安定也是一种强大】 内心强大是心中的安定与平静。强大不是霸道;不是要将别人的所有占为己有恰恰相反内心的强大带给我们的是宽容和谦让。正是因为内心的安定与平静我们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才明白如何得到快乐。 宽容忍让,内心的安定也是一种强大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我们虽然各自走着自己的生命之路,但是难免还会有碰撞。即使最和善的人也难免有时要伤别人的心。说不定就在昨天,或许是在很久以前,某个人伤害了你的感情,令你很难忘掉它。但是你必须学会原谅伤害你的人。这是交友的一种良好品格。 "既生瑜,何生亮?"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雄姿英发的周瑜为他的对手孔明所气,大叫一声,吐血而死,而留下一个“诸葛亮吊孝”的假哭戏。仇视、愤恨都没有任何益处,只能徒伤自己而令敌人称快。“为你的仇敌而怒火中烧,烧伤的是你自己"。因此,耶稣在《圣经》里鼓励人们"爱你的仇人","爱你们的仇敌,善待恨你们的人;诅咒你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的,要为他祷告。"可是,如果你用报复的手段对待对手,会招致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它将使你的对手更坚定地站在你的对立面,去阻挠、破坏你的行动,破坏你创造的一切成果。而你也会因为心中充斥报复的愤怒无暇他顾,你的理想和目标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实现。 迪斯由于好友鲁克在自己的公司电脑上做了手脚,使他损失了几十万美元,心中一直愤愤不平,尽管迪斯委托律师将鲁克送进了牢房,但他还觉得不够。出狱后,鲁克觉得对不起迪斯,几次打电话向迪斯道歉。迪斯我们内心强大一听是鲁克的声音,不容分说立刻将电话挂断。 迪斯的妻子知道后,数次劝他应该宽宏大量,何况鲁克是电脑专家,对他的生意很有帮助。迪斯经过深思,觉得妻子说的有道理,可是每次拿起电话来他心中就想起那几十万美元,又想起鲁克曾像只老鼠似的偷盗过那些钱,使他的生意差点垮掉,于是又放下电话,长叹一口气。 一个多月过去了,迪斯总是处于这种矛盾中,一会儿觉得应该原谅鲁克,毕竟他是个电脑专家,曾经帮助过自己;一会儿又想,难道你要原谅伤害过你的人吗?不,不行。直到一位心理医生告诉他:“你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不仅会妨碍你与鲁克的关系,也会妨碍你与他人的交往,你必须积极地清除它。"迪斯终于鼓起勇气,给鲁克打了一个电话,告诉鲁克明天可以到办公室见他。第二天,他们谈得很顺利,迪斯还决定再次聘请鲁克到公司工作,他对鲁克说:“我相信你不会再辜负我。”后来,鲁克对迪斯的公司尽心尽责,而他和迪斯的友谊也越来越牢固,两人成了真心的知己。 宽恕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是避免痛苦的最好方法。宽恕不只是慈悲,也是修养。宽恕之所以很困难,是因为我们都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这样才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否则岂不便宜了犯错的一方?但是不宽恕会产生什么结果或副作用呢?例如痛苦、埋怨、憎恶、报复等等,这些结果值不值得再承受,恐怕才是更重要的一个问题。 《菜根谭》中有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的极乐法。"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只要心中常有这种想法,那么人生就会快乐安详。因此走不过去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就是宽阔的道路也要给别人三分便利。若朋友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么过错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怀恨在心。因为怨恨不仅会加深朋友间的误会,影响友情,而且还会扰乱宽容忍让,内心的安定也是一种强大正常的思维,引起急躁情绪。凡事要换个角度想想,这样或许能够理解朋友的所作所为,自己也会得到心灵上的解脱。 宽恕是一种能力,一种停止让伤害继续扩大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往往需要承担因为报复所产生的风险,而这风险往往难以预料。所以让我们以一颗宽恕的心去对待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吧! ……我们内心强大不与人斤斤计较君子是一个雅名,但做真君子却非易事,那首先是一种涵养,至少不与小人计较。如果你与小人计较,你就不配君子的名号。若与小人计较,自己岂不等同于小人了?所以真君子都有雅量,成大事业者犯不上与小人计较,以免阴沟里翻船,那太不值得了。 战国时,鲁平公有一天想出来接见孟子。鲁平公的心腹臧仓在鲁平公面前说孟子的坏话:“礼义是要从贤者身上表现出来的,而孟子的丧事一个接着一个,可见他并不守礼义。您不要去见他。"平公说:“好。”便没有见。后来孟子的学生叫乐正克的来告诉孟子说:“鲁平公要来见您,他的心腹臧仓拦住了他,最终使鲁平公来不成。”孟子说: “我不能见到鲁侯,这是天意。臧家的那个孩子怎么能使我不能见到鲁平公呢?”可见,孟子作为圣贤待人多么仁慈温厚,不与小人计较到什么程度。 东汉桓帝时,有一个人叫左原,是陈留人,是郡学的学生,曾经因为犯法被开除了。郭林宗曾经在路上碰到他,便安排了酒席安慰他。林宗对他说:“以前颜涿聚是梁甫的大强盗,段干木是晋国的大马贩子。最后一个宽容忍让,内心的安定也是一种强大成了齐国的忠臣,一个成了魏国的大贤人。希望你千万不要怨恨,要多反省自己。”左原接受了林宗的建议。当时有人讽刺郭林宗不和恶人断绝交往。林宗说:“人如果不仁义,而你又恨他过度,是要出乱子的。”左原顶不住周围人的讥讽和白眼,忽然又生怨恨,结交了一批刺客,想杀掉太学里的那批人。那天,林宗正好在太学里。左原感到辜负了林宗的教诲和信任,很是惭愧,就回去了。 东汉陈定是个有志向,好学习的人。先做颍川郡功曹,后来为太丘长。灵帝初年,碰上中常侍张让的父亲死了,归葬颍川。虽然一郡的人都去吊丧,但名士们一个都不去。张让感到特别羞愧。而陈定一个人去吊了丧。后来朝廷发生了党锢之祸,大杀名士。张让对当年陈定的行为感恩戴德,所以放过了许多名士。 张让感陈建的恩德,而免去了颍川名士的灾祸;左原接受了郭林宗的劝愿,而消除了他对太学的仇恨。所以说:使恶人感恩戴德,不与他计较,总有一天能免祸。小人大多是有仇必报的,与他计较,不是自取其辱吗?程顾说: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他能容纳小人。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对事物的观察太敏锐,就会觉得他人浑身都是缺点,不值得与之交往;另一方面,旁人也会对你的过分挑剔感到难以忍受,而不愿意追随你。实际上,越是污秽的土地,土质越肥沃,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同样,水流过于清澈,就很难产生鱼类。所以说,君子要有宽宏的度量,不自命清高,要能够忍让,能够接纳世俗乃至丑恶的事物,这就是“君子不计小人过”的实质。 在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君子不计小人过”的事例,文人宋继辑录的《硕辅宝鉴》中,就记载着这样三则故事,很耐人寻味:》我们要内心强大第一则故事讲唐朝的狄仁杰。高宗时狄仁杰是大理丞,后为豫州刺史、洛州司马。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他做了宰相,有一天,武则天对他说:"你在汝南有善政,然而有人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吗?"狄仁杰说:"陛下认为他说得对,臣当改正;认为臣没有那样的过错,那是臣之幸也。至于是谁说臣的坏话,臣不愿意知道"。武则天听了很高兴,称赞狄仁杰是一个宽宏大量的长者。 第二则故事讲唐朝的陆贽。陆贽在德宗时当过中书侍郎、门下同平章事。当初,御史中丞窦参常常排挤陆贽。后来窦参被李巽参奏,德宗大怒欲杀之。陆贽替窦参讲情,才未被杀,被贬到獾州当司马。德宗还想株连窦的亲人,没收他的家产,陆贽请皇上加以宽恕。世人无不称赞陆贽公正诚实,以德报怨。 第三则故事讲宋朝的吕蒙正。蔡州的知州张绅犯贪污罪被免职。有人对宋太祖赵光义说:“张绅很有钱,不至于贪污,是吕蒙正贫穷时向他索取财物没有如愿,现在对他报复。”吕蒙正不申辩,结果张绅复了官,吕蒙正被罢了宰相的官职。后来考课院查到张绅贪污的证据,于是又免了张绅的官职,吕蒙正重当宰相。太宗对吕蒙正说:张绅果然有赃,吕蒙正也不谢,称赞吕蒙正的气度不是那些浅薄的人可以做得到的。 这种宽厚与容忍绝对不是争斗的小人所能够做到的,明知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使别人不受损。不争表面形式的输赢,而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准的高低,这样的人其实活得很潇洒。历史上的这三个人,由于能不计小人过,不但丝毫没有损害自己的名声,反而更受到大家的称道。 宽容忍让,内心的安定也是一种强大内心强大的秘密............在现实生活中,当双方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对于别人的批评,除了虚心接受之外,还要养成毫不在意的态度。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达,有涵养,不要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 若要好,大让小一个人的名望、地位能代替,而一个人的举止气质则不可以代替。荀子告诉人们,长者的风范是这样:所戴的帽子高大,衣服宽敞,面色温和,庄庄重重的,严严肃肃的,宽宽舒舒的,大大方方的,开开脱脱的。明明朗朗的,坦坦荡荡的。张英有长者的风范,“千里来信为堵墙”之事,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美好的传说。 康熙年间的某一天,一骑快马跑进宰相府。并不是天下出了什么大事,宰相张英收到一封来自安徽桐城老家的信。 原来,他们家与邻居吴家发生了地界纠纷。两家大院的宅地,大约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成了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自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 张英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宽容忍让,内心的安定也是一种强大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 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惟一的办法,房子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的家人的旷达态度,他家宰相肚里能撑船,咱们也不能太落后。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吴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而且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一百多米长的巷子很短,但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很长。 就算是张英先生旷达忍让,如果吴家人不予理睬,那条巷子就只有三尺宽。三尺宽的巷子,也总是一条通道,事情通了,人也通了,路也通了,却有点儿不够完美。完美是感觉出来的,六尺不比三尺宽多少,但如果人们置身其间,会发现这是一条多么宽的人间道路。互相忍让,天地才会更宽广啊! “让他三尺又何妨”——说得真好!试想,如果当初张英不是劝说家人退让,而是借势压人,或怂恿家人与对方抗争,那结果又会怎么样?由此可见,宽容豁达,不仅仅是为官之道,更应该是我们的为人之本。 现实生活中,我们和亲朋邻里同事之间,有时也会因一点小摩擦便互不相让,有时甚至横刀相向。但试想一下,与我们的生命相比,那些小小的矛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e内心强大“让他三尺又何妨”——当你面对矛盾与摩擦时,不妨想想这话,它会帮你做出理性的选择! 俗话说:“若要好,大让小。”对一些小事或意气之争听而不闻,付之一笑,方显示出君子的风度来。 宽容忍让,内心的安定也是一种强大吃亏是一种福气把吃亏当福,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接受一切。这听起来好像是弱者的自我安慰,可实际上,这句话渗透着很大的处世智慧。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诚恳,感动了一个叫冯谖的落魄人,此人为报答孟尝君的礼遇而投到他的门下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叫人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自告奋勇说自己愿去,但不知将催讨回来的钱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生活十分穷困的老百姓,听说孟尝君的使者来了,均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笔勾销,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家的面,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了。薛邑的百姓没料到孟尝君如此仁义,人人感激涕零。 【我们要内心强大】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事情办得如何,冯谖如实回答,孟尝君大为不悦。冯谖对他说:“你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吗?我已经给你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夹道欢迎。孟尝君感动不已,终于体会到了冯谖“市义”苦心。 孟尝君当年的“付出”并没有想到日后的“回报”,但等他落难时却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糊涂吃亏的智慧。可见,吃亏也可以是好事儿。 其实,吃亏与占便宜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不过,得与失的互为转化的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没有今天的“付出”又怎么有日后的“回报”呢。 你没有义务要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选择自愿去做,以鞭策自己快速前进。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每天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能使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委托人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在杜兰特工作时,职务很低,现在已成为杜兰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升迁,秘密就在于“每天多干一点”。 我曾经拜访道尼斯先生,并且询问其成功的诀窍。他平静而简短地道出了其中缘由:“在为杜兰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杜兰特先生仍然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因此,我决定宽容忍让,内心的安定也是一种强大下班后也留在办公室里。是的,的确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认为自己应该留下来,在需要时为杜兰特先生提供一些帮助。 “工作时杜兰特先生经常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这些工作都是他自已来做。很快,他就发现我随时在等待他的召唤,并且逐渐养成招呼我的习惯……”杜兰特先生为什么会养成召唤道尼斯先生的习惯呢?因为道尼斯自动留在办公室,使杜兰特先生随时可以看到,并且诚心诚意为他服务。这样做获得报酬了吗?没有。但是,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使自己赢得老板的关注,最终获得了提升。 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成长,个人的职责范围也随之扩大。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头上时,不妨视之为一种机遇。其实,提前上班,主动加班,别以为没人注意到,老板可是睁大眼睛在看着呢?如果能提早一点到公司,就说明你十分重视这份工作。每天提前一点到达,可以对一天的工作做个规划,当别人还在考虑当天该做什么时,你已经走在别人前面了! 在工作中并不是多做一件事或多帮别人干一点儿活就是吃亏。其实这是一种福气,说明领导信任你。比如,领导让你帮同事一把,这不是吃亏,这是为集体做好事,还加强了同事之间的友谊。假如领导让你加加班赶赶任务,你不要以为你就吃亏了,你应该感到光荣,因为领导只叫了你,而没叫其他人,而且,你还可以从中学到不少新东西,提高自己的能力。正是那句老话“吃亏是福”,这里说的“吃亏”是一种贡献精神,你贡献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每次你多做一些,别人就欠你一些;多做一些,机会将随之而来。这个亏,相比下来,是“福”啦。 加班也是减压的方式之一。你可以借加班之机,处理那些被一再推迟我们内心强大的琐碎小事。当你独自留在办公室里,正是绝佳的“还债”时机,把平时积累下来的工作项目整理出来,对自己的发展只会有利。 把吃亏当福,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接受一切。这听起来好像是弱者的自我安慰,可实际上,这句话渗透着糊涂处世的大智慧。 宽容忍让,内心的安定也是一种强大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难免会偶有过失,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为了面子,也要强词夺理,一争高下。一旦自己得了“理”,便决不饶人,非要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自认倒霉不可。然而这次“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也成了下次争斗的前奏。因为这对"战败"的对方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伺机“讨”还。 在这种时候,即使自己有理,我们也应让别人三分。其实,有些时候给他人让出了台阶,也是为自己攒下了人情,留下一条后路。 宽以待人,要有主动“让道”精神。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会因为个性、脾气、爱好、要求的不统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产生矛盾或冲突,此时我们应记住一位哲人的话:“航行中有一条公认的规则,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我认为,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是应遵循的一条规律。"因此,做一个能理解、容纳他人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相反,那些只知道对人吹毛求疵,又没完没了地批评说教的人,怎么会拥有亲密的朋友呢?人们对他只有敬而远之! 【我们里内心强大】 有这样一个女人,总在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说邻家的污秽不堪。有一次,她故意将一位朋友领到家里,指着窗外说:“您看那家绳上晾的衣服多脏!"可那位朋友却悄悄地对她说:“如果你看仔细点儿,我想你能弄明白,脏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家的窗子。"是啊,我们在同一蓝天下生活,为什么不学着去宽厚的待人,放弃对别人的指责呢?即使脏的真的是邻家的衣服,为什么不能表示理解和容忍呢?要知道,这样做并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的损失。相反,狭隘的人却总会在某些事情上吃亏。 小李毕业后初入社会,在某合资公司外经贸部就职,不幸碰上一个爱拍马屁、什么本事都没有的主管。此人每天下班后没有什么事儿也要跟着日本课长拼命“加班”,把白天理好的文章弄得一团糟,转眼工夫出了错,又把责任全部推给小李。小李不是一个会“争”的女孩子,只好忍气吞声等日语课长长出“火眼金睛”,结果等了三个月,还是等不来一句公道话。 一气之下,小李就去了另一家外资公司。在那里,她出色的工作博得了许多同事的称赞,但无论如何也没法使苛刻、暴躁的经理满意。心灰意冷间,她又萌生了跳槽之念,于是向新加坡总裁递交了辞呈。总裁先生没有竭力挽留小李,只是告诉她自己处世的一条经验;如果你讨厌一个人,那么你就要试着去爱他。总裁说,他就曾鸡蛋里挑骨头一般在一位上司身上找优点,结果,他发现了老板两大优点,而老板也逐渐喜欢上了他。 但是,狭隘的小李还是无法忍受,最终还是递交了辞呈,跳到了另一家公司。听说,这家公司上司也十分令她受不了,她还想跳槽。 我们可以想见小李的一生,由于忍受不了别人而永远在跳槽。放不下狭隘,斤斤计较的她只会一事无成。 从前有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道士。有一次他在林中散步,有一个小偷光顾了他的茅舍。道士回家时,看到了小偷在偷自己的东西,他怕惊宽容忍让,内心的安定也是一种强大动小偷一直都在门外等着。小偷出来,看见道士马上慌了起来。道士对他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啊!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道士把身上的衣服给了他,小偷逃走了。第二天,道士看到门口放着昨天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叠得好好的。 道士以宽容之心感化了小偷,让小偷改邪归正。 "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宽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将心比心,才能做到宽以待人,推已及人。推已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还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一想对方会有什么反应、感觉,从而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懂得了这点,当别人理短时就会大度地宽容他人,他人才会在自己理短时容让你。常有一些所谓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路上自设的绊脚石罢了;而一些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恩惠和帮助,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的确,人的心灵是最广阔的,它可以包容一切,宽容所有人。“宽容”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对别人宽容呢?我们应该放开心胸去包容一切,爱一切,去选择明智的处世原则:宽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难免会偶有过失,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做一个能理解、容纳他人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 【我们要内心强大】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潇洒地做自己】: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4525.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经典之句,洋溢艺术美感09-18
2 童真的力量09-12
3 经典句子,成为人生的座右铭与指引09-13
4 【抛弃不良的生活习惯】09-18
5 解读文字深意,那些记录美好瞬间的精彩说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