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提出的忠告与一个人的自我告诫有很大区别,对一个人最有力的奉承者乃是其本人,而医治这种自我奉承的良药正是朋友的忠告。忠告有以下两种:一是关于品德,二是关于事业。就前者而言,能使心灵保持健康的最好办法就是朋友的良言。阅读道德方面的好书,难免有点乏味;在别人身上观察缺点,有时又不尽如自己的情形。
友谊不仅能使人走出狂乱的感情沼泽而步入美丽的春天,还能使人摆脱胡思乱想而进入理性的思考。
【幸福与社会】yipindushu.com
【叔本华】
◎导读:大众社会就像一支由俄国管合奏而成的乐曲,每只管只有一种音调,奏出千篇一律的音调,但所有的管互相配合、彼此和谐,却能奏出动听的乐曲来。
幸福是有限的,它受人们的视野、工作的制约和界定。这些限定的范围越广,人们的担忧和焦虑就越多,这意味着烦恼、欲望和恐惧在不断地增长和强化。这就是愚昧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幸的原因,不然他们脸上的表情也不会这样祥和。
说幸福是有限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人的后半生比前半生凄凉孤寂。随着年华的流逝,人们的视域不断扩展,与世界的触点继续延伸。在童年时代,人们的视野局限于周围狭小的范围,到了青年时代,就有了引人注目的拓展,到了中年,视野就可包容其活动的亚瑟·叔本华所有范围,甚至伸向遥远的领域,而到了老年,还包括了对子孙后代的牵挂。
就算在理智活动中,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也是有限的。意志越不易激动,人们遭受的痛苦就越少。痛苦是某种肯定的东西,而幸福则是一种否定的状态。对外部活动范围的限定是为了突出意志的内驱作用,而对理智能力的限定却是为了突出意志作为内驱动源泉的作用。后一种限定往往会为一些令人厌恶的事物敞开方便之门。为摆脱这些烦扰,人们会利用闲荡、社交、挥霍、娱乐、饮酒等种种便利方法,而这类方法将导致灾难、堕落和不幸。一个人如果无所事事就很难保持心灵的宁静。
所以说,对外部活动范围的限制有助于幸福的获得,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幸福的必然条件。描写人们生活幸福、心境安宁的那种质朴宜人的田园诗所关注的,常常是在单纯狭小的生活环境中的人,这一点恰是田园诗意境中的本质核心。它也是一种情感,即人们在欣赏所谓风俗画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愉悦的本质。
生活的方式简陋质朴、单一不变,如果人们不感到厌烦乏味,也是有益于幸福的;因为在这种境况下,生活连同不可避免的重复,都可使人感受到:它像一泓涓涓细流的小溪,悄然无声地流逝,那样的平静,没有一丝波纹或漩涡。
一个人是幸福还是痛苦,取决于他倾注全力的是什么。在这方面,纯粹的脑力工作要比其他任何形式的工作实践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因为后者往往沉陷于成功与失败的无休止更迭及种种不安宁和痛苦的折磨。
如果一个人致力于外部世界的活动,他将会分散注意力,使他不能专心从事理智研究,而且还将使他失却心灵的宁静,而这正是脑力工作所必需的。但另一方面,长期的纯理智思索,也难以让人适应现实生活的喧嚣嘈杂,因此,如果环境允许,且某些世俗事务无需较高的理智能力的话,让脑力工作暂停片刻也是适宜的。
为使生活更富有理智和更细致周密,为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经验,人们必须不断地反省生活,对人们所做的事、所留的印象和情感进行概括,并与自己的判断加以比较。这种对生活的反省既有对我们曾从事的工作和进行的奋斗的思考,也有对我们已往获得的成就的评价,更有成功后的享受。对生活的反省,可以说是对个人生活经验的一种生动再现,它将有益于每一个人。
经验就是一本教科书,通过对它的反思、评判,将会获益匪浅。如果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不对之进行反省,就得不到大量的知识,摆在面前的就像是一些没有注释、大部分内容深奥难解的图书。
这里提出一个忠告,即每晚睡前反省白天所做的一切。终日在工作与音乐的嘈杂纷乱中平庸度日而从不反省,就像一架嗡嗡作响的纺车,连续不断地扯出生活之线,而不知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处于这种状况的人,其情感就是混沌模糊的,思想是紊乱无序的,甚至谈话也会因此而颠三倒四,支离破碎,全然一副装腔作势的模样。生活忙忙碌碌,头脑里充塞着各种各样的印象,但他已无力进行理智的判断活动。
那些曾经影响过我们的事件和境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隐没在心境和情绪中,但我们能想起我们曾就这些事情和境况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于是它们原本只是形式,却成了表达或评判这些事件的结果。我们应注意在人生的重要关头保持思想的记忆。坚持记日记是大有裨益的。
“自给自足”, “自己就是一切”,这是幸福最主要的品质。这亚瑟·叔本华切,你的生活就越糟糕。孤独和寂寞确实有其不利之处,不过社会是狡猾的,它使你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似乎很愉快,但它所造成的危害却常常难以弥补。所以,年轻人应当从小接受独处的训练,因为这是通往幸福和心灵宁静的必经之路。
一个人如果完全依赖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并且只看重自己,那他生活将十分幸福。西塞罗说: “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人必定生活得很幸福。”他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就越低。正是这种自我满足的情感制止了那些具有巨大个人价值的人去作巨大的牺牲。普通人都喜欢社交、讨好卖乖,这是另外一种情感。对这些人来说,陪伴别人比独自一个人要容易得多,所以他们愿意与人交往。
现实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那些无足轻重的人却备受赏识。所以,隐退就会是具有高尚品质的人的证明,还是那些自身具有某种价值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智慧。限制一个人的种种欲求,并尽可能地使他与其同伴疏远,才能保卫其自由。
人都喜欢群居,他们有自己的社会,他们厌恶自己。正是这种精神上的空虚驱使他们与其同类交往。比如说,去其他国家旅游,他们的思想僵化呆滞,缺少自身的运动,便试图赋予它一些活力。如为寻求刺激而饮酒,有多少人因为这个原因而酣畅痛饮啊!他们一直试图寻找某种能经受得起的最强烈的刺激,来与他人和谐一致,就像与自然和谐一致那样;假使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他们就会因不堪重负而沮丧衰退,坠入巨大的冷漠之中。这样的人只有些微的人性碎片,只有将碎片聚合起来,弥合成完整的人性,才能达到像大家一样的思维。
人,就其完整的意义来讲,都是出类拔萃的。而大众社会就像一支由俄国管组成的乐队,每只管仅有一种音调,奏出千篇一律的声音,但所有的管互相配合、彼此和谐,却能奏出动听的乐曲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人们这样厌烦独处,为什么他们喜爱社交,愿意成群结队,正是由于其自身性质的单一,才使他发现独处不堪忍受。荒唐愚蠢才是他们自身真正的重负。把众多的人汇拢起来将会产生某种类似于管弦乐队奏出的乐曲。
有才智的人就像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无需任何帮助,只要一种乐器。比如,一架钢琴就可奏出协奏曲,这样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完满的微型世界。通常需要各种乐器互相配合才能产生的效果,他只需自己的意识完整就可以单独达到。仅靠一架钢琴无法演奏交响乐,但由于他是一位独奏者,便能自己单独表演。即使与他人合作也必须是主奏者,或创立某种演奏风格。
无论怎样,那些时时刻刻渴望交际的人都可能在上述的比喻中有所收获。我们常常碰到这种情况,即以量的陡增来弥补质的不足。上述比喻也可作为另一条普遍的规则。
如果一个人聪明机智,那再有一个伙伴就足够了,如果你只与普通人打交道,就要拥有大量的伙伴才行,因为这样你就可以让他们协同工作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正是从管弦乐队中得到的启发。
那种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荒漠是造成另一种不幸的原因。当优等阶层的人为实现某种理想而组成社会时,结果都几乎是,无数的民众如同害虫般涌来,哪里都是这样,有的是为摆脱烦恼,有的则是随波逐流。他们不加任何识辨,盲目地热衷一切事物。有的人急忙挤进社会,有的人身不由己地被推入社会,然后又一起毁坏它。
作为一般规则,一个人的社交性格与他的理智才能几乎成反比,说某某人不善社交也就等于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天才。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人间真情: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19819.html
推荐文章
09-18
1 沉浸文字柔情,把打动人心的句子进行整理与摘抄09-12
2 【离婚女人心理调适】09-12
3 就事论事,不要翻老公的陈年旧账09-13
4 女人所要的只是打个盹09-12
5 经典句子,展现情感真挚的优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