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了很大的圈子来谈“因权而谋利”,本质上就是指出了“权”的一种出处,即由于它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得到了支持,而这种支持就变成了“权”。例如,共产党代表全民利益,其出处就在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天下穷人要闹革命”的时局判断,这显然不是出自某种权力机构的授予。而“合法的山大王”则是第二种权的出处,即授权。尽管两者在由来上不同,但都表现为一种“权”。
C公司中的“合法的山大王”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来说,是获得授权的管理者并没有做好准备。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在组织变化时,最大的、最本质的变化产生于“权”的变更;或者,大家已经意识到了,却也并没有做好“有权”之后加以正确运用的准备。
组织活动的核心,在于权;权的核心,在于利。一部分人越来越怕谈权,是因为“利益”已经被越来越狭隘地理解为“钱”,因而谈谋利就变成了谈图钱。而权的责任跟钱一旦发生关系,就越来越说不出口了。
权之责,在于谋利。开公司总是要挣钱的,做一个挣钱的公司没有什么不好,但公司的利益却并不仅仅是钱。谈钱有谈钱的部门,例如销售部门如果也不谈钱,反倒不正常了。在整个公司的组织活动中,公司所追求的种种利益,都必将通过组织授权行为来明确。
这就是权、权责与权利的关系。
【二】yipindushu.com
很多时候追问“凭什么”是一件相当无意义的事情。例如一个新员工可能会对部门领导充满置疑:他何德何能,凭什么来管我们?在这个新员工眼里,领导几乎在方方面面都差得很远:或比自己差,或比某些他觉得更尊崇的人差。这种追问显出理性的光辉,仿佛只要某人“有德有能”就应当居其位、行其权,似乎这才是公平合理而不受置疑的。
事实上他忽略了组织形成的代价,以及领导角色的成本。当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之后,“有德有能"便居之,其实才是真正的不公平。举例来说,你可知那个“看起来平庸的人"事实上经历了多少轮组织变更与重建才留到现在?他在那些重大的利益选择面前,多少次坚定地与组织站在了一边?他又是在多少次外界诱惑面前,与组织不离不弃?事实上正是对“权、利、责”的清醒认识,才使得他现在站在你的面前,成为看起来能力平平而又是一个“事实上的领导者”。
即便我们可以无视这些“看似是术”的东西,那么“机会与机遇”可能是唯一能解释大多数组织现象的理由。这主要是指,组织在早期形成时存有相当多的机会,例如职务空缺就更多;而在组织成型之后,这样的机会也就渐渐趋少了。然而参与组织早期建设的那些人,比如创业团队,他们承担了多少风险与责任,面临了多少困难与冲突,又岂是这些后来者可以想见的呢?所以这个新员工要追问“凭什么”是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的。但反过来说,组织内部如何解决权力与能力的问题,也是一个相当关键的话题。大多数情况下,“何德何能”也是组织内部任免时会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但我需要说明的是,这是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基于“组织的核心利益”而提出“何德何能”的问题。若无法看清这些利益,就无法判断组织行为;若无法左右这些利益,也就无法左右组织行为。这也是我说上面的“追问”无意义的原因:我们大多数的时候是在利益集团的外面,而非里面。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节试错通常是无能的托辞10:http://www.yipindushu.com/xuexifangfa/16517.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鼓舞人心的正能量语录大全汇编集09-03
2 名作家哲理语录09-03
3 昨天已经过去哲理语录09-03
4 每天哲理句子09-11
5 抽动碎语综合症